在“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下,新能源汽車的數量日益增長。為了進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車發展,各地方也陸續出臺相關
政策,爭取不被這個“風口”拋棄。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50萬輛,占全省汽車產量的比例超過40%。
此外,《意見》中還明確,要加大力度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努力建成3000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力爭推動全省汽車整車產值達到5000億元、零部件及配套產值達到5000億元、銷售及增值服務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
新能源汽車銷量穩步增長
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河南全省累計交付乘用車1370161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達233145輛,僅次于廣東(417827輛)、江蘇(344188輛)、浙江(316445輛)和上海(244884輛)這四大沿海省市。
在停產及原材料上漲的2022年,河南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在穩步增長。今年一季度,鄭州新能源汽車新注冊登記數達到了2.18萬輛,占新注冊登記汽車總量的19.02%,同比增長61.5%。在如此高的增長率下,鄭州市也在今年3月份啟用了新能源純電“豫AA”號段號牌。按照新能源純電動機動車號牌編發規則,啟用“豫AA”號段意味著此前純電的“豫AD”牌照資源接近枯竭。
除鄭州外,河南省其他城市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處于高增長態勢,根據一季度數據,洛陽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達到了45.02%。與此同時,新鄉、濮陽、商丘等地的滲透率也接近50%。此外,一些縣、鄉的滲透率也在汽車下鄉活動中得到了提升。
其實,河南除了部分地區在去年底實施了“單雙號限行月”政策后,使新能源汽車擁有路權優勢外,其他方面并沒有像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給出刺激政策,而之所以河南的新能源滲透率能夠越來越高,主要是因為深厚的人口紅利和極強的消費潛力。此外,河南四季溫和,沒有極寒天氣,城市集群密集,交通也較為便利,這對于純電動汽車來說是一個較好的使用條件。
因此,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當下,市場就成為了河南發展新能源的推動力。河南省漯河市比亞迪華潤4S店市場經理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現在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認可度較高,市區出行上下班代步很方便,因此新能源車型也比較好賣。”
產業鏈豐富,未來可期
事實上,在新能源賽道,河南有著深厚的布局。
截至目前,河南省共有宇通客車、東風日產、奇瑞新能源、上汽集團等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企業14家、改裝企業14家,形成了客車、SUV、轎車、載貨汽車、微型客車等產品體系。其中,宇通集團是河南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車企業。
在產業鏈方面,河南擁有電池原材料生產企業多氟多,電池生產企業中航鋰電、環宇電池、天力鋰能等,構建了從電池研發到正負極材料、電池零部件、電池專用設備制造以及電池檢測、回收等較為完整的循環產業鏈。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袁博表示,從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車、配套設備,河南產業鏈完備,在全國也不多見。
不過,在新能源發展快速的當下,不僅需要有完善的產業鏈布局,還需要有場景設施的扶持。以目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高的上海為例,為滿足新能源發展需求,截至2021年年底,上海累計建成充電樁約50萬根,上海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的車樁比達到了1.3:1.這意味著,每1.3輛新能源汽車就配有一個充電樁,遠高于全國平均車樁比3:1的水平。此外,上海目前擁有12萬個公共充電樁,極大滿足了新能源車充電需求,公共充電站充電量、利用率都在提高。在能源設施極度完善的情況下,上海的消費者更容易接受新能源汽車。
在此次發布的《意見》中,河南也提出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將目標定位到2025年,充(換)電和加(儲)氫技術水平和設施規模、運營質量顯著提升,建成集中式充(換)電站5000座以上、充電樁15萬個以上、加氫站100座以上,實現重點應用區域全覆蓋。
《華夏時報》記者從河南工業大學車輛工程系主任、工學博士張博強者處獲悉:“目前河南省新能源汽車發展較快,產業鏈也日趨完善。除已有的新能源整車廠外,省里也在積極策劃引進比亞迪等國內一線民族汽車工業品牌在河南落地。但與國內上海、重慶、廣東、北京等新能源汽車強省(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只要找準方向,加快多方推動,相信我省新能源汽車企業很快就能實現跨越式發展?!?/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