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加快推動我國零碳負碳農產品生產和認證

2022-6-1 09:40 來源: 中國環境報

  《零碳負碳農產品溫室氣體排放評價技術規范》日前發布,并已開展了首批試點認證

  零碳負碳農產品是指農業生產過程的溫室氣體凈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的農產品。農業活動既是我國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源,又是一個巨大的碳匯系統。零碳負碳農產品生產,以減少碳排放、增加碳匯和適應氣候變化技術為手段,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等農業生產方式,從而實現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和高碳匯。在“雙碳”目標下,推動零碳負碳農產品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促進農業固碳增效。零碳負碳農產品生產可以有效推進區域農業溫室氣體減排和農田土壤固碳,提升生態農業土壤碳匯。

  碳排放約束對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技術進步有著顯著的推動作用。零碳負碳農產品生產不僅可以促進生產要素的集約利用,而且能夠加快農業減排固碳技術研發進度,縮短新技術研發周期。

  同時,實施零碳負碳農產品生產,一方面,可以讓消費者通過碳標簽辨別出產地環境優、生產過程低碳的優質農產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進農業低碳生產方式的革新,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從而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此外,在全國試點碳交易市場中,一直存在包括“三農”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在內的抵消機制,并且按5%~10%的比例抵消試點碳市場配額履約。未來零碳負碳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和供應,將會形成很大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市場需求量。

  當前,歐盟、美國、日本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均先后出臺政策鼓勵碳農場發展。2022年底,歐盟理事會將正式立法,對碳農場開展政府補貼。從2020年開始,我國也已經將推進農業農村領域減排固碳,作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我國早在2013年就已經建立了低碳產品認證制度,但低碳產品認證目錄僅包括建筑陶瓷磚(板)、輪胎等工業產品,尚不包括農產品。鑒于此,筆者建議,當前亟待加快推動我國零碳負碳農產品生產和認證。

  盡快重啟碳交易市場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消機制。我國目前尚未將農業納入碳交易市場,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多方政策的出臺,其實現指日可待。目前,碳交易市場“三農”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消機制尚不完善,零碳負碳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通過碳交易獲取收益面臨諸多障礙,需要盡快加以完善。

  打造區域農業溫室氣體減排和農田土壤固碳示范基地。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和有機肥替代化肥為契機,強化科技支撐力量,實現耕地質量提升與固碳減排協同,在有條件的地區因地制宜推動零碳負碳農產品生產,增強規模化供應能力。在全國范圍內打造一批區域農業溫室氣體減排和農田土壤固碳示范基地。

  不斷完善農業溫室氣體減排和土壤固碳計量方法。目前,農業溫室氣體排放計量大多采用單一排放因子方法,這一方法無法準確體現不同地區、作物和管理條件下溫室氣體排放的差別。采用模型法能夠精準量化不同農產品種植和養殖過程的凈溫室效應,克服單一排放因子方法計量存在的不確定性。模型法仍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加強數據的積累,不斷優化提升,提高計量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創新零碳負碳農產品生產發展模式。在農業碳中和的多元治理模式中,政府應擔負治理責任。通過制定標準、界定產權、財政補貼、稅收等方式,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為目標,推動建成一批零碳負碳農產品種植基地。在農業種植綠色高效、種養一體、區域規模種養低碳循環以及三產融合的田園綜合體上,形成可以推廣的試點。

  不斷完善零碳負碳農產品認證技術標準和規則。農產品種類復雜,種植模式多樣,生產地域差異明顯,決定了零碳負碳農產品認證工作的專業性和復雜性。在制定完善系統的標準體系的基礎上,零碳負碳農產品認證作為一項新的認證制度,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