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FT挾裹著“元宇宙”概念并不斷掀起
市場與投資熱潮的同時,另一個可能被忽視的區塊鏈應用正在快速爆發,并迅速改變著區塊鏈應用市場的已有格局。這就是“雙碳”區塊鏈應用。
“雙碳”區塊鏈應用與各國“碳達峰”、“
碳中和”戰略緊密相關,廣泛涵蓋石油、天然氣、
電力、礦業、清潔技術等行業,同時涉及農業、制造、
交通、消費品、零售、電商等行業基于區塊鏈技術采取的各種可持續行動。
據資本實驗室《2022全球區塊鏈應用市場報告》,在2021年,“雙碳”區塊鏈的核心應用行業——能源/環保行業區塊鏈應用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并出乎意料地一躍成為全球區塊鏈應用的最大熱點,也成為本年度全球區塊鏈市場最大的變化或突破。
總體而言, “雙碳” 區塊鏈應用的爆發式增長代表了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以及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迫切需求,代表了“綠色革命”與新興技術的快速融合。這種融合將推動區塊鏈應用的進一步成熟和普及,而且任何一個行業都難以脫離這一長期而重要的主題。
據資本實驗室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球能源/環保區塊鏈應用案例數量達到154起,占區塊鏈應用案例總數的12%,是除了金融行業外,應用活躍度最高的行業。其中,環保主題應用占比最高,達到52%;其次是能源主題(38%)與礦業主題(10%)。
這些應用涵蓋7大應用場景:
碳排放管理、能源投資/交易、礦業投資/交易、供應鏈管理、資源回收/利用、資源監測/管理,以及生產/運營管理。
其中,碳排放管理應用占比最高,達到36%;其次是能源投資/交易應用(21%)與供應鏈管理應用(20%)。
本年度能源/環保區塊鏈應用的區域分布非常廣泛,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是除了金融應用外,區域覆蓋面最廣的區塊鏈應用類型。其中,中國的應用占比最高,達到29%;其次是美國(18%)和日本(7%)。
本年度能源/環保區塊鏈應用市場呈現出以下十大趨勢:
1.全球加速應對“氣候變化”,碳排放管理應用呈井噴態勢
2020-2021年間,全球碳排放管理領域的區塊鏈應用已經從碳排放跟蹤/計量快速延伸到碳排放審計/報告,再到碳排放交易/抵消環節的全鏈條,實現了井噴式發展,并在行業覆蓋程度、參與主體類型、產品與模式創新等方面呈現出快速而巨大的躍升。
上述趨勢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以及中國的“雙碳”戰略大背景高度契合,將成為全球區塊鏈應用市場的一個長期重要主題。在這個動能充足、持續壯大的市場中,那些能夠貫穿碳排放跟蹤/計量、審計/報告和交易/抵消三大環節,并提供全產業鏈服務的公司將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
同時,大量的應用案例顯示:基于區塊鏈的碳排放管理涉及能源、環保、金融、科技等多部門間的協同,涵蓋碳抵消資源生成/獲取、ESG報告、智能合約審計、數字資產市場構建、NFT應用導入、國際合作等重要主題,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可以預測的是,圍繞該生態系統的國家間競爭將在所難免。
在上述背景下,國內相關機構需要緊密關注的是:如何在標準制定、體系構建、交易市場建設、優質服務商培育等方面形成領先優勢與足夠的話語權,以及如何對國際市場進行有效拓展與融合。
2.多行業加大碳排放跟蹤力度,并強化上下游協同
2020年,基于區塊鏈的碳排放跟蹤應用主要集中在能源、礦產與汽車行業,主要涉及原材料跟蹤溯源,以滿足可持續性與合規要求。到2021年,該類應用開始在上述行業的大型企業中實現普及。
在本年度,該類應用進一步延伸到化學品制造、資源回收利用、可持續消費品制造等更多行業,應用領域相應擴展到化學品、塑料、廢棄物回收、可持續材料跟蹤溯源等領域。同時,IBM日本、三菱重工、西門子、螞蟻、Chia Network等多家機構在2021年密集推出面向垂直行業或跨行業的相關服務,加速了各行業碳排放跟蹤應用的落地實施。
此外,在西門子、施耐德等相關大型企業的有力推動下,碳排放跟蹤應用開始不斷向工業企業的上下游延伸。這些行動促進了主要廠商與其上下游廠商的供應鏈協同與碳排放管理協同,并形成了更透明、完整、真實的碳排放數據跟蹤體系。總體而言,這是一個高度復雜的體系,其成效仍有待產業鏈各方的持續探索和實踐。
3.區塊鏈為ESG報告與審計賦予新的內涵
在2021年,加密資產投資服務商Diginex、工業區塊鏈與智能合約服務商Data Gumbo、公共許可區塊鏈平臺Topl、會計師事務所安永等全球眾多機構推出了基于區塊鏈的碳排放報告與審計服務,以幫助企業滿足監管機構、投資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等多方需求。這些新的服務為傳統的ESG報告服務賦予了新的內涵,并將從基礎環節出發,有力推動整個ESG領域的發展。
從國內來看,隨著天津
排放權交易所發布全國首個基于區塊鏈的碳中和存證產品,以及國網新能源云碳存證數字場景在
浙江湖州首次上線,國內碳
減排領域的核算、
認證有了新的實踐成果。這些進展將為國內
碳交易、碳中和市場的持續發展提供厚實的基礎。
4.碳交易平臺建設風起云涌
在碳排放管理的終端環節——碳交易/抵消環節,基于區塊鏈的碳交易平臺層出不窮,且在整個碳排放管理應用中的占比最大,鮮明體現出碳排放管理正在加速向下游延伸。
在此背景下,基于區塊鏈的碳交易/抵消生態已初具雛形。該生態的三大核心組成部分分別是:由AirCarbon(ACX)、Climate Impact X、Project Carbon、BITMO、SDG Exchange為代表的
碳信用交易平臺;由微軟、BC科技集團、加密金融服務商Amber Group為代表的碳信用需求方;由澳大利亞牧場的碳固存項目、印度可再生太陽能(7.370, 0.04, 0.55%)項目、亞馬遜雨林保護項目為代表的碳信用供應方。
值得關注的是,各平臺的碳信用產品以應對氣候變化為主旨,開始從綜合型碳信用擴展到水信用、塑料信用、森林信用等細分市場,并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
總體來看,一方面,眾多新的碳交易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的融合,正在對傳統碳交易平臺進行升級;另一方面,如何持續提供標準化、全球化、高質量、可信賴的碳信用額度是碳交易平臺健康發展需要面臨的重要
問題。
此外,如何在全球碳交易平臺建設中發揮有力作用,并推動面向全球的碳信用交易也是中國相關機構需要前瞻關注的重要主題。
5.區塊鏈賦能能源行業供應鏈管理
2021年,區塊鏈在能源計量、綠電溯源與認證、電力數據共享、電力運行保障、能源行業采購、特殊燃料供應、特殊行業用電管理、電動汽車電池管理等環節的應用進一步深入。
在綠電溯源環節:國網
北京電力搭建了基于區塊鏈的北京冬奧會綠電溯源應用系統;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公司Acciona宣布開發出世界上首個可保證綠色氫氣可再生來源的區塊鏈平臺GreenH2chain。
在
航空燃油、船舶燃油等特殊燃油供應與結算環節: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Gazprom Neft)的航空子公司Gazprom Neft-Aero完成基于區塊鏈的加油項目“智能燃料(Smart Fuel)”試點;豐田集團旗下豐田通商(Toyota Tsusho)宣布推出基于區塊鏈的船舶加油訂單及船用潤滑油管理應用BunkerNote。
在能源行業采購管理環節:我國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在中國華電集團啟動供應鏈與采購管理應用“陽光采購鏈”,這是“長安鏈”在發電行業的首次應用。
6.區塊鏈推動能源生產與運營流程變革
2021年,全球能源生產/服務企業持續擴大區塊鏈在能源生產與運營環節的應用。
在石油開采數據管理環節: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在其海上石油平臺將傳感器與區塊鏈技術進行結合,用于采集和跟蹤管道中的石油量、新井的鉆探速度、設施消耗的柴油量等核心信息。
在石油平臺效率提升方面:Beyond Oil啟動基于區塊鏈的“太陽能石油項目(Solar Oil Project)”,利用太陽能發電對廢棄和生產力低下的油井進行現代化改造。
在能源行業災害管理環節:BlockApps與Blockchain For Energy合作,共同開發基于區塊鏈的地震災害信息授權平臺“Seismic Entitlement Platform”,為更高效和可追溯的能源交易提供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
在能源行業網絡安全管理環節:區塊鏈身份管理服務商Xage Security獲得美國能源部(DoE)的一份開發合同,以在關鍵能源輸送系統中實施零信任機制,并幫助防止緊急情況下的網絡攻擊。
在能源合資企業管理方面:GuildOne與Blockchain for Energy合作,推出基于區塊鏈的能源合資企業管理平臺,旨在解決合資企業管理中面臨的潛在糾紛與高管理成本,以及因其復雜性而導致的項目延遲等行業痛點。
7.能源投資與交易應用的新變化
2021年,區塊鏈進一步融入到能源投資與交易環節,并帶來眾多新的變化。
在太陽能行業:代幣化模式在太陽能融資與交易中得到更廣泛應用,并將由此重塑電力用戶、生產者與零售商生態;如何將區塊鏈與太陽能電池板再生技術相結合,以促進二手太陽能電池板回收與交易,相關公司已經開始前瞻性的探索。
在綠電交易領域:隨著全國首份“綠色用電憑證”的開出,中國的綠色電力交易完成新的突破;以P2P太陽能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上網、交易開始擴展到電動汽車及其充電設施,并將推動能源與汽車行業新的交互。
在能源等大宗商品交易領域:傳統巨頭、新興數字資產交易所等各方機構合作推出基于區塊鏈的石油、天然氣、
石化產品、礦產品、貴金屬、可回收鋼材等大宗商品貿易與交易平臺,以對傳統貿易與交易平臺進行數字化升級。
8.從生產到交易、結算:礦業供應鏈管理的智能化
在2021年,越來越多的全球礦業公司加入到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跟蹤行動中,以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可追溯性與可持續性。在此過程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從生產信息收集、處理和存儲的自動化,到通過對化學成分的科學分析來驗證礦物來源,“化學指紋”等技術與區塊鏈技術相集成,提高了礦業公司從勘探、生產到流通、溯源整個供應鏈的運營效率。
此外,區塊鏈正在改變礦業交易與結算的技術生態。例如,中國寶武、五礦國際、三鋼國貿等中國礦業公司均已實現區塊鏈在礦產品交易結算中的應用,EFFITRADE、MineHub等區塊鏈平臺在此過程中發揮了通道作用。
9.“區塊鏈+資源回收利用”大量涌現
在2020年,區塊鏈技術在資源回收利用領域的應用案例相對較少。但到了2021年,該類應用開始大量涌現。為此,資本實驗室在《2022全球區塊鏈應用市場報告》中特別新增了該應用場景,具體涵蓋海洋垃圾處理、水處理、綜合廢棄物回收、塑料回收、生活廢棄物回收、鋰電池回收等領域。
案例顯示,各方機構主要將區塊鏈應用于對回收物品的追蹤溯源,以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整個鏈條的透明度、可追溯性與合規性。有趣的是,該類應用與其它環節的區塊鏈應用相結合,覆蓋了從原材料開采、產品制造到產品流通、回收利用的全鏈條,實現了區塊鏈應用在循環經濟中的完整閉環。
10.“區塊鏈+天氣數據”:值得關注的新市場
除了以浙江臺州“海洋云倉2.0”、
云南大理“洱海衛士”為代表的水資源保護應用,以開放森林協議(Open Forest Protocol ,OFP)為代表的森林保護解決方案之外,2021年資源監測/管理區塊鏈應用的最大變化在于:以氣象、氣候監測數據為核心的區塊鏈應用開始走上前臺。
此類應用主要通過在預言機網絡部署實時節點,并將天氣數據導入到各區塊鏈平臺實現,可以為區塊鏈應用開發者提供當地實時天氣預報、對沖市場,以及動態NFT藝術和游戲等新的產品和服務。有理由相信,基于區塊鏈的氣候/氣象數據應用將為傳統天氣數據服務拓展出新的應用模式、商業模式,并有望在未來“元宇宙”的架構和建設中發揮出其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