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提出,全面推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請談談當前我國新能源領域應如何向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邁進?
陳皓勇:為減少棄風棄光
問題,除攻克新能源發電與并網關鍵技術
難題外,特別是應做好新型
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儲協同規劃。應努力做到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需要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進行科技創新。此外,也要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肖晉宇:2021年11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印發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清單,涉及19個省份,規模總計97.05吉瓦。2022年2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再次就加大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光基地開發下發通知,納入規劃規模超過400吉瓦。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近期也開展了對庫布齊、烏蘭布和、騰格里等7個沙漠和
青海海南州、天山北麓2個戈壁區域的風光資源開發潛力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上述區域風光資源開發潛力分別達到3.5億千瓦與66億千瓦,平均開發成本為0.26、0.19元/千瓦時。可見,充分利用荒漠化地區的土地資源進行風光新能源規模化開發,是“十四五”“十五五”期間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光伏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治沙改土、資源綜合利用等多種發展模式,在促進能源綠色轉型發展的同時,可以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減碳效益等多重效益,有效帶動產業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
關于“高質量發展”,我們認為是要求新能源的開發要與用電需求匹配,既能實現電力系統的低碳轉型,也能很好滿足用電需求。一是提升新能源的系統友好性,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加大電源側“新能源+儲能”支持力度,將極大從源端平抑新能源的波動性,提升新能源出力可靠性,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納利用。二是充分發揮煤電支撐性調節性作用,結合大型風光基地周邊已有的煤電,利用火電的調峰能力,開展“火電+新能源”聯合送出,提升通道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電量占比;同時,加快特高壓送出通道建設,促進大規模新能源跨省跨區大范圍消納。三是將富余可再生能源轉化為氫、氨、甲醇等多種易存儲的能源類型,著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氫和氫能儲運、應用等核心技術,加快構建多能互補的綠色工業生態系統,拓展可再生能源消納途徑。
總體上,未來將以風光資源為依托、以區域電網為支撐、以輸電通道為牽引、以高效消納為目標,采用系統性思維,統籌風光資源稟賦和消納條件,才能真正做到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