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早參與國內碳交易市場建設的親歷者,您如何看待碳市場這些年的發展以及變化?
唐人虎:中國碳
市場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5年,我在大唐開始做
碳市場的
CDM項目,那時候還是國際碳市場。CDM即清潔發展機制,是我國間接參與國際
碳排放權交易的一種方式。在這一階段,我國完成了大量
CDM項目的注冊與實施,它也是我國風電、光伏、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直到2010年我帶領團隊從大唐離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2009年哥本哈根協議舉辦時,京東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沒有達成統一的機制,因此CDM的第二承諾期就沒有了,所以我們才出來開始做國內碳市場的建設。當時正好趕上國家發改委批準7個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建設的通知。
第二個階段是國內試點碳市場,在兩省五市(湖北、廣東、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以及
深圳)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工作。2017年
福建省加入后,成為國內第八個開展
碳交易體系建設運行的試點。
第三個階段是全國碳市場啟動。2017年底國家發改委明確提出全國碳市場三年建設方案,由于2020年疫情爆發,全國碳市場在2021年7月份正式啟動。與此同時,試點碳市場先行積累的經驗,為全國碳市場的建立、配額分配、交易制度等環節提供了重要支持。目前全國碳市場只有部分行業參與,這點與試點碳市場不太一樣。
總體來看,第一階段我們參與的配額市場是在國際上。到第二階段我們轉為國內試點交易,同時把原本的CDM項目機制轉變成為
ccer(中國核證資源
減排量)機制——即市場中同時存在配額交易與抵消機制。第三個階段是全國碳市場的啟動,主要是指
電力行業2,162家重點排放企業參與全國性的碳市場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