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深度剖析】碳交易市場發展及其制度體系的構建

2022-5-24 15:58 來源: 人大生態金融 |作者: 藍虹

碳交易市場的產生背景


碳交易是以市場為基礎的碳定價工具,是一種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減少碳排放的激勵機制。人類活動和經濟發展伴隨的大規模化石能源消耗產生了大量溫室氣體,提高了碳環境容量的稀缺程度。人類生產生活中過量使用碳環境容量會產生極高的社會成本,而碳交易市場的碳定價就是對溫室氣體排放給社會帶來的外部成本進行市場定價,使其價值在市場中反映出來。如果缺乏市場機制引導對碳環境容量的合理使 用,氣候變化帶來的社會成本將不斷侵蝕全社會福利。

(一)全球碳環境容量稀缺程度不斷提高引致對其定價的強烈需求 

傳統工業的擴張導致了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含量迅速上升, 目前排放的二氧化碳90%以上來自化石能源的燃燒。長期以來,木柴都是能源的主要來源,但是由于當時能源使用程度很低,因而空氣污染物排放量也很低,相對于大氣的自我凈化能力,當時的碳環境容量是不稀缺的。18 世紀蒸汽機的發明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工業革命導致煤炭的大規模開采和消費。1920 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 費量的 62%,世界進入“煤炭時代”[1]。1965年, 石油取代煤炭成為消耗最多的能源,世界進入“石 油時代”。1979 年,石油占世界能源消費的54%, 標志著從煤炭到石油的第二次能源革命。到目前為止,化石燃料一直占據主導地位。隨著能源 使用的顯著增加,環境污染程度也顯著提高,最 終導致了大氣中碳環境容量的嚴重稀缺。 

碳環境容量的嚴重稀缺已經通過全球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展示出來。罕見的高溫、 頻繁的旱災等頻發;海水入侵和海岸線的侵蝕威脅著沿海城市和地區;亞馬孫熱帶雨林的破壞和氣候變暖形成了互相影響的惡性循環,發生森林火災的概率陡增,2019 年亞馬孫熱帶雨林就發生了數萬起森林火災。氣候變暖不僅增加了傳染病等疾病發生率,而且增加了由昆蟲傳播的瘧疾復發率,在高緯度地區,淋巴絲蟲病、血吸蟲病、黑熱病、登革熱和腦炎等疾病的傳播風險正在增大。 

氣候變化危害是外部不經濟性造成的。全球碳環境容量日益稀缺,過量碳環境容量的使用導致極高的社會成本,但沒有通過碳定價使其價值在市場中反映出來,企業可以免費排放二氧化碳,免費過量使用碳環境容量,而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這就會導致碳環境容量的進一步過量使用。如果市場機制無法引導對碳環境容量的合理使用,氣候變化帶來的社會成本將不斷侵蝕全社會福利。 

碳定價是幫助加速能源結構轉型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工具。通過發出溫室氣體排放給社會帶來成本的明確信號,碳定價可以刺激對低碳技術創新的投資和多邊合作,并在能源和氣候政策之間創造協同效應。碳定價工具包括碳稅、碳交易:碳稅是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征稅;碳交易是以市場為基礎的碳定價工具,是一種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減少碳排放的激勵機制。

(二)氣候變化危機加劇推動了碳交易市場制度體系的產生和發展

碳交易市場制度體系如果設計和實施得當, 可以幫助政府和企業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減排方式。碳價格可以影響運營成本,鼓勵利益相關者減排并促進技術創新。隨著氣候變化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日益顯現,1992 年 5 月 9 日,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在國際社會針對氣 候變化制定相應政策的呼聲中應運而生。5 年后,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的《京都議定書》也獲得通過,這標志著 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負有“共同而有區別的責 任”已經成為共識。此后,全球碳交易市場和各國的碳交易市場也逐步啟動。 

《京都議定書》下全球碳交易市場制度體系 的構建,為世界各國建立國家級碳交易市場制度體系奠定了基礎。歐盟碳交易市場作為全球最早建立、目前最完善成熟的碳交易市場,經過了三個階段的制度變遷,目前已經通過制度進一步完善進入第四個階段。我國碳交易市場從 2013年開始進行區域性試點,在七個省市開展碳交易市場制度體系的構建嘗試,積累了大量的經驗。2021年 7 月 16 日,正式上線覆蓋 40 億噸排放量的全國碳交易市場,截至 2021 年 12 月底,總成交量達到 1.79 億噸,履約完成率達到 99.5%。

作為碳交易市場制度體系構建的基礎,激勵或懲罰機制是至關重要的。按照我國生態環境部 印發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重點排 放單位應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碳排放數據,清繳碳排放配額,公開交易及相關活動信息,并接受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重點排 放單位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的,由其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對欠繳部分,由重點排放單位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的省級生態環 境主管部門等量核減其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額。2022 年 1 月 3日,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官方微信公眾號透露,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2022 年 1 月 1 日在對張家港某公司開展節日生態環境安全檢查中,發現該公司未按時足額清繳2019—2020 年度碳排放配額,涉嫌違反《碳排放 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第十條之規定。目前,蘇州生態環境部門已責令企業整改并對該企業違法行為予以立案查處。激勵和懲罰機制的完善, 說明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制度體系基礎已經構建形成。

截至 2021 年 1 月 31 日,全球已經有 24 個正在運行的碳交易市場,另外有 8 個碳交易市場正在計劃實施。目前碳交易市場已經覆蓋全球16%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全球近 1/3 的人口生活在有碳交易市場的地區,這些地區的GDP占全球總量的 54%。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