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廣東省、重慶市的經驗,筆者認為,構建林業
碳匯交易體系須邁出關鍵的六步。
無論是廣東省還是重慶市,從省市領導層面上都高度重視林業碳匯工作。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任廣東省委書記期間,親自部署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相關工作,并明確要求將碳匯納入交易試點體系。正是由于有領導的支持推動,廣東省、重慶市都制定了相應的規劃與方案,明確了碳匯交易在整個交易試點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并積極探索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碳匯交易和以碳匯交易為突破口的生態補償政策途徑。據易碳家了解到,廣東省還將林業碳匯納入全省碳
排放權配額總量管理,為林業碳匯強制
市場交易的發展爭取了政策機制上的巨大支持。其他地區可借鑒他們的推進經驗,爭取將林業碳匯納入強制
減排相關政策,拓展林業碳匯市場占有份額;探索新途徑,以碳匯交易為突破口,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園林綠化生態建設和完善生態補償政策。#p#
強化部門合作,推動出臺林業碳匯交易支持政策。
廣東省和重慶市的碳匯交易市場體系構建工作能夠走在全國前列,與相關政府部門的密切合作、共同推進密不可分。廣東省和重慶市的經濟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都專門就林業碳匯交易市場體系構建工作開展專項研究,市財政為項目級
方法學的開發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確保市場構建各項基礎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政策研究與制定方面,廣東和重慶都就基于碳匯權的交易開展研究,制訂相關政策,如重慶市就明確提出“碳票”的概念。而
北京市當前在林業碳匯交易市場準入條件與所占市場份額比例方面的政策還不十分明晰,建議有關部門加強溝通協作,盡快出臺林業碳匯交易項目管理相關辦法,為推進林業碳匯的市場化發展奠定政策基礎;同時,結合林權制度改革的實際需求,深入研究和制定基于碳匯權的相關交易機制政策。
理順管理流程,培育區域林業碳匯交易市場。
廣東省和重慶市在
碳交易試點過程中都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在體現區域試點特色的基礎上,理順了各項流程,并實施了“自愿與強制市場兩步走”的區域碳交易發展戰略。建議北京市在開展碳匯交易市場體系構建過程中,借鑒廣東和重慶的經驗,確定首都區域碳交易試點對林業碳匯交易的明確需求,從項目開發、審定、立項審批、注冊登記、計量監測、核查
認證、
碳信用簽發、交易等各個環節入手,逐步理順管理思路及操作流程,突出區域特色,盡量簡化操作程序及審批時間,建立嚴格的監管體系,在規范碳匯市場運行的同時,推進區域強制市場與自愿市場共同發展;同時,推廣
碳中和公司、酒店、商場等認證和零排放產品標簽等試點,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交易模式。
注重基礎研究,提升市場交易的科技支撐水平。
廣東省和重慶市非常重視政策調研、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開發、樹種碳匯功能模型構建、交易規則研究制定、碳匯功能預測預報等基礎工作,充分保障研究資金,為市場體系構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建議北京等其他地區在林業碳匯交易體系構建過程中,重視基礎研究,發改委、市財政局及市園林綠化局等單位協作起來,加強林業碳匯發展總體規劃與需求分析,加大對相關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及項目開發等工作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力度,為構建完善的林業碳匯交易體系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撐。
普及理念技術,促進交易項目的開發與儲備。
目前,廣東省和重慶市都廣泛開展了林業碳匯交易理念與項目開發技術的普及工作,各區(縣)園林綠化局以及廣大社會企業、團體和公眾都對林業碳匯交易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這些都有利于促進項目開發與儲備工作的順利開展。建議其他地區在交易體系構建過程中,加強理念與技術的推廣與普及,引導有能力的項目開發方進行交易項目的開發與儲備,為碳交易試點工作提供充足的、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的林業碳信用,保障市場的正常運行。
加強國際交流,完善林業碳匯發展能力。
在林業碳匯交易體系構建過程中,應在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國際交流平臺與資源的基礎上,研究借鑒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際林業碳匯交易市場模式,積極跟蹤國際氣候談判林業議題相關進展,建立有效的理念與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及推廣機制,創新合作交流人才培訓機制,拓展國際合作渠道與方式,搭建信息共享與合作交流平臺;以國際合作為窗口,不斷完善林業碳匯,特別是碳匯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