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連續四年實現全額消納、2022年綠色
電力交易開市啟動“綠電消費”新模式、準入
市場主體突破1萬家……業內人士認為:持續推動市場化改革步伐,構建清潔能源消納的市場化交易機制,這是
廣西清潔能源消納的“核心密碼”。
近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廣西電力交易中心獲悉,2022年5月初,廣西直接交易電量632.15億千瓦時,其中用戶直接交易電量589.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5%;廣西電力市場準入市場主體達10377家,比2015年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之初增長了61倍。
市場規則持續完善,綠色電力持續激活
廣西地處南方五省區的“中部”,西電東送大通道橫貫全區,近5年來,廣西全區清潔能源增量裝機占比逐步增加,截至2022年5月初,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55.7%,新增裝機占比達67.2%。
為滿足“綠色電力”的發展要求,廣西在嚴格執行電力中長期交易規則的基礎上,建立了“發用解耦+月結年清+合約轉讓+偏差處理”的市場機制,形成了相匹配的市場交易體系。廣西電力交易中心副總經理馬瓊介紹,廣西利用市場化方式拓展清潔能源消納空間,組織水火發電權交易,2018年至2021年連續四年全額消納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電力利用率100%。
讓核電成為參與市場的“鯰魚”。廣西率先開展核電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設計了不同邊際成本電源同臺競價的價格機制,同等條件下核電等清潔能源優先成交等,通過市場化交易拉動了電量增長,減少系統調峰,促進了核電消納。南方電網廣西防城港供電局市場營銷部經理黃衛穩介紹,防城港供電局與防城港核電廠密切配合,累計市場化消納清潔能源核電617億千瓦時,市場化消納核電占比超75%。
“綠色能源”產業鏈持續完善,多方實現“發展紅利”
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廣西成為試點地區之一。綠色電力交易的順利實施填補了廣西風電、光伏參與市場的空白。廣西送變電公司加快500千伏北海電廠神華送出工程建設,將為風電、光伏“全消納”提供更多“穩定電源”支撐。華能怡海(欽州)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李明洋說:“2022年我們參與綠電交易成交量達3400萬千瓦時。”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重大項目落地情況表明,各地全面加快新能源項目建設,正在形成完善的“產業鏈”。百色田陽供電局服務的華潤電力百色市田陽區風電、漁光互補光伏項目,建成后年上網電量預計可達7.5億度。百色市隆林縣供電局在“鄉村振興”中則大力支持總投資6000萬元的隆林弄昔水電站項目、總投資12億元的易事特集團新能源新材料隆林光伏產業基地項目。
“綠色電能”為廣西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動力支撐”。廣西自貿試驗區形成面向東盟多線通達的跨境電商物流主干,南寧開通了10多條跨境電商空運航線,北海、防城港、欽州、崇左實現鏈接東盟港口海運網絡、跨境公路物流線路、跨境鐵路班列線路……大力推動跨境綠色清潔環保
運輸體系建設。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與南方電網廣西防城港供電局聯手實現了船舶岸電供電,目標是到2025年,港口大宗貨物綠色運輸比例將達80%以上,清潔能源占比達60%以上,實現“綠色港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