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
論壇11日發布的一份關于全球能源轉型狀況的特別報告指出,面對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最為嚴峻的能源危機,公共和私營部門必須緊急行動起來,確保能源系統實現富有韌性的轉型。根據2022年《推動能源系統有效轉型》報告,隨著燃料價格的高企、大宗商品的短缺、氣候目標和能源公正、能源獲取的進展緩慢,加快推進全面的能源轉型已成為各國一項日益迫切的任務。
世界經濟論壇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是致力于推動公私合作的國際組織。過去十年中,論壇每年發布《能源轉型指數》報告,對各國的能源轉型情況進行對標分析。在此基礎上,論壇與埃森哲聯合發布本特別報告,為政府、企業、消費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了詳細而重要的建議,幫助各方推進能源系統轉型。
在應對能源
市場波動的過程中,優先推進富有韌性的能源轉型、實現能源結構的多元化至關重要。這份報告指出,為了加快向清潔能源供應和需求轉型,更多國家需要制定具有約束力的氣候承諾,打造國內和區域能源系統的長期愿景,吸引私營部門投資者參與脫碳項目,并幫助消費者和勞動力積極適應新變化。
“阻止氣候變化產生最壞結果的機遇窗口正在快速關閉,各國在未來可能面臨各種風險事件,進而加劇能源供應鏈中斷的風險?!笔澜缃洕搲茉?、材料和基礎設施總監Roberto Bocca向中新財經表示,從短期來看,兼顧能源安全、能源可持續性和能源可負擔性等緊急事項是非常困難的決策,“但我們此刻卻必須加倍努力采取行動?!?/div>
報告還揭示了平衡能源可負擔性、安全、可用性和可持續性所面臨的結構性障礙。這主要是由于下列各項因素共同沖擊了能源系統:疫情后能源需求的激增、燃料供應瓶頸、通脹壓力和俄烏沖突導致的能源供應鏈調整。
報告認為,為了應對充滿挑戰的當前形勢,各國必須努力在兩大領域實現多元化——長期來看,要實現國內能源結構的多元化;短期來看,要實現所用燃料和能源供應商的多元化。大多數國家只依靠為數不多的貿易伙伴來滿足能源需求,能源來源的多元化不足,因此應對供應鏈中斷的靈活性不足。在報告涵蓋的34個發達經濟體中,有11個僅依靠三個貿易伙伴來滿足其超過70%的燃料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