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行業試點連續在線監測
第一財經:對于全國碳
市場選擇什么樣的
碳排放數據統計方法,目前各方看法不一。
張昕:是的。
碳市場碳排放數據有兩種成熟的統計方法,即核算法和連續在線監測法。部分專家認為,連續在線監測法可及時、直接獲得碳排放量,并且比核算法獲得的數據精度高,建議在全國碳市場推行碳排放連續在線監測法。
核算法是國外主要碳市場和國內試點碳市場碳排放主流統計方法。目前,我國七省市試點碳市場均要求管控企業開展碳排放核算,僅極少數管控的發電企業開展了碳排放連續在線監測。
無論是歐盟碳市場,還是美國加州、RGGI碳市場,與核算獲得的碳排放數據一樣,均要求對連續在線監測獲得的碳排放數據進行嚴格的
第三方核查,包括采用核算法進行校驗,以確保碳排放數據質量。
連續在線監測法適于計量有組織排放源的碳排放,如發電機組碳排放監測統計。受設備成本和技術管理條件限制,連續在線監測法目前不適于計量無組織排放源、工業過程排放或者排放源多而分散的企業的碳排放監測統計。
如果在不同的行業采用不同的方法計量碳排放,還必須在技術上處理好不同行業碳排放數據的可比性
問題。相比之下,核算法既可用于計量有組織排放源碳排放,也適于計量無組織、工業過程、分散排放源的碳排放。
第一財經:從成本上看呢?
張昕:通常,連續在線監測碳排放精度要求越高,設備和維護成本越高,技術管理要求越高。例如,隨著碳排放連續監測精度和功能要求增加,一臺國產連續在線監測設備成本從10余萬元可能增加到30余萬元左右。
如果在發電機組現有污染物連續在線監測設備上增加一個碳排放連續監測模塊,將會進一步降低設備成本,借助這一設備升級改造可以實現碳排放連續在線監測。
目前,全國碳市場已初步建立了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技術規范體系和監管制度,但尚未建立碳排放連續在線監測技術規范體系和監管制度。
因此,根據核算法與連續在線監測法技術特點和適用領域,以及目前全國碳市場碳排放數據核算管理和技術規范基礎,全國碳市場碳排放數據統計應是核算法為主,連續在線監測法為輔助,并在發電行業積極試點連續在線監測碳排放,通過兩種方法相互校驗提升數據質量。
為及時快捷地分析研判碳排放情況,生態環境部正按照“面向管理、輔助核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立足業務、兼顧科研,統籌融合、協同聯動”的原則,在發電行業開展碳排放監測試點,評估連續在線監測支撐核驗企業層面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這項試點還將擴大到更多的企業,探索通過核算法和連續在線監測法相互核驗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