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碳排放數據監管制度
第一財經:全國碳
市場數據質量
問題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原因是什么?
張昕:全國
碳市場碳排放數據質量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包括技術服務機構和重點排放單位不按照技術規范要求監測碳排放活動水平數據和采制煤樣、不按照頻次要求開展化驗分析、用經驗值補齊缺失煤質數據、參數選用和數據統計錯誤,以及原始數據記錄混亂等,還有不按技術規范要求開展數據核算、檢測、核查。
一些技術服務機構、重點排放單位數據弄虛作假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守法意識,受利益驅使鋌而走險,加之全國碳市場法律
法規層級低,對違法違規處罰力度低,法律震懾力弱。
雖然數據弄虛作假不具有普遍性,但會影響全國碳市場有效規范運行,危害不容低估。因此,為確保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亟待強化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提高法律法規層級,建立完善監管制度,堵住制度漏洞。亟待強化能力建設,提升技術服務機構和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數據管理能力。
第一財經: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張昕:針對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暴露出的數據質量方面的問題,生態環境部明確一手抓制度完善,一手抓嚴管嚴查,對數據弄虛作假查處保持高壓態勢。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具體措施。
盡快出臺《碳
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修訂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的司法解釋和案件審理指導意見,夯實碳排放數據質量監管法律法規基礎,加大數據管理違法違規處罰力度,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建立長效聯合監管機制,強化日常監管。由相關部委建立技術服務機構和數據質量聯合監管機制,細化數據質量監管要求,改進監管方式,將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納入生態環境執法檢查,嚴格規定技術服務機構的經營范圍,堅決杜絕重點排放單位利益相關機構從事核查、檢測等技術服務。
建立健全統一、規范的碳排放數據監測計量、核算、報告、核查等技術規范體系,實現碳排放及相關數據信息化存證溯源、不可篡改和加密,實現數據在線交叉驗證,強化數據在線核查、異常數據精準識別和預警等。
建立完善聯合懲戒和信息披露制度。設立技術服務機構“清出”機制、黑名單機制。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及時準確披露碳排放數據管理
政策以及技術服務機構和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管理相關信息。
建立完善長效能力建設機制,建立技術服務機構、重點排放單位和從業技術人員碳排放管理評估機制,建立完善碳排放管理員等碳排放管理職業資格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技術服務機構內部能力建設機制和質量審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