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多方獲悉,位于
陜西榆林的50萬噸/年低碳綠色環氧樹脂全產業鏈及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已完成陜西省企業投資項目備案,預計9月開工建設。區別于傳統“油”頭路線,這是世界首套以煤基甲醇為源頭的環氧樹脂及其下游應用全產業鏈項目,并配套國內首套可再生能源融合精細
化工裝置,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與綜合利用示范裝置,將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打破現代煤化工產業“高
碳排放”的“致命”短板。
“該項目是我國現代煤化工領域的又一歷史性突破,對行業在新形勢下的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提出,以此為契機,相關企業力爭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過硬樣板,用新技術開創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新高度和新境界。
真正實現利用全過程從“黑”到“白”
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技術、裝備均走在世界前列,產能規模上百萬噸者不在少數,榆林一帶更是聚集著大批代表性工程,一個年產50萬噸的新項目緣何成為焦點?
首先源于
市場需求。環氧樹脂是一種精細化工產品,可作為涂料、澆鑄料等,其需求量隨著我國制造業的發展而迅速增加。電子工業、汽車產業等傳統行業,新能源、5G等新興產業,對環氧樹脂的需求均越來越大。而據記者了解,由于國內生產企業起步晚、規模化程度低,當前總體技術和研發能力仍偏弱,產能長期供不應求,在西部地區甚至是空白。
“該項目利用榆林地區煤制甲醇原料豐富的有利條件,加工制成環氧樹脂及下游高端新材料等產品,可真正實現利用全過程從‘黑’到‘白’。全產業鏈可以降低產品
運輸、精制、包裝及能源合理回收利用等中間成本,吸引下游企業進駐,還能在當地形成產業鏈聚集效應,降低銷售成本。”項目投資主體、榆林久揚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整個工藝流程包括多項“首套”工業技術示范,確保裝置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傳統路線,全流程、低能耗生產示范工程的綜合能耗可降低30%。
中科榆林能源技術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專家梁龍虎還稱,現有環氧樹脂生產依賴“油”頭路線,煤基路徑將打破傳統
石化路線壟斷,在立足自主煤炭資源的同時,實現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高端化、精細化延伸,起到補鏈、強鏈的引領示范意義。“項目建設了國內首套綠電制氫制氧融合精細化工示范裝置,并形成了符合自身特點的碳捕集方案。按照新的工藝路線,每年產生約12萬噸二氧化碳,經裝置回收利用,可基本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走專業化學品、精細化工品等高端路線
多位人士進一步證實,環氧樹脂既是化工新材料中的高端品種,也是國內市場的結構性短缺產品。此外,該項目具備低甲醇單耗、低能耗、零排放等技術優勢,符合現代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發展方向。
“直到目前,煤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仍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其能源屬性、燃料屬性逐漸退出的大背景下,我們還要特別加強對煤炭原料屬性和物質屬性的利用。同時更要保持理性,畢竟與其他加工過程相比,煤化工的碳排放量相對較高。”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表示,在降碳大勢下,碳的來源與平衡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分析、找準最適合以煤為原料的產品,從物質、能量、排放等角度統一考慮。我認為,煤制芳烴和煤制含氧化合物是煤化工發展的重要方向,煤基環氧樹脂就屬于后者。”
陜西某煤化工企業研發人士向記者坦言,煤的特征是“碳多、氫少”,為了生產碳氫含量相當或碳少、氫多的產品,通過在反應過程中變換工段實現排碳補氫。“這也是現代煤化工四大主要方向(煤制油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編者注)普遍面臨降碳壓力的主要原因。比如,煤制烯烴產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約是石油路線煉化一體化烯烴產品的3倍以上,每噸烯烴碳排放量可達10噸-12噸。”
在該人士看來,現代煤化工作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向,并非天然“高能耗、高排放”,而是由部分項目的產品布局、技術路線不合理所致。“諸如煤基特種燃料、含氧化合物都是比較理想的產品,可以充分發揮煤的結構優勢。走專業化學品、精細化工品等高端路線,也有助于破解基礎產品占比過高、產品同質化嚴重等行業頑疾。”
新上項目有質量、有水平、有效益
記者了解到,更多企業已經行動起來。除了在榆林,
山西、
山東等地近期也有新進展——
山西華陽集團30萬噸煤基新材料項目獲得批復立項,未來2-3年將形成20萬噸/年BDO、16萬噸/年PBAT、4-10萬噸/年全生物降解改性及制品產能規模,進而打造“煤-碳-料-終端”全產業鏈;山東能源集團下屬“大型煤氣化及煤基新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上海分中心、青島分中心正式揭牌,15項科技項目完成立項論證和計劃下達;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4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為轉產聚乙醇酸可降解塑料奠定了基礎,將與180萬噸/年煤制甲醇項目、正在建設的世界首套5萬噸/年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項目深度耦合,實現煤炭循環清潔利用……
“必須加強行業融合,實現多元化發展。”國家能源集團化工公司董事長閆國春強調,要堅持煤油化一體化、基地化布局,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加快從單一油品和聚烯烴產品向“油-化-新材料”的多元化產品體系轉變;不斷推動原料路線及工藝路線多元化,深化煤化工與新能源、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生物化工等技術路徑耦合,提高原料和能量利用效率。
李壽生認為,緊抓當前原油價格高位運行的平臺期,可加快布局和發展一批有質量、有水平、有效益的現代煤化工項目。“新上項目要把握以下原則:一是立足資源優勢,項目布點應該在煤炭資源豐富地區;二是產品高端,堅持技術高端、產品差異化的方向;三是煤化一體,盡量考慮與煤炭一體布局、礦化一體體制;四是綠色低碳,走出一條高碳原料、低碳排放的技術工藝新路;五是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現代煤化工希望有一個穩定的
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