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通過碳交易來賺錢的故事案例

2014-10-6 19:19 來源: 易碳家期刊 |作者: 王偉

關于碳交易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

中國華北某鄉鎮油脂廠老板,為解決工廠經常停電減產問題,決定用當地最常見又最便宜的秸稈做燃料,建一個小發電廠。自從他購買了一套400千瓦的秸稈發電設備,一連串意想不到的好事就找上了他。

一位自稱日本咨詢公司總經理的人要和他“合作項目”,滿口都是“碳減排”、“CDM”,于是,這個準備因陋就簡修建的發電小作坊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投資9000萬元、規劃容量1.2萬千瓦的電廠。如果這個電廠建成開始發電以后,除了賣電,由于減排了二氧化碳,這位油脂廠老板每年還將獲得100萬美元的收入!

這種天上掉餡餅的故事并不是電影《非誠勿擾》中“分歧終端機”那樣的騙局,事實上圍繞碳減排的交易已經催生了數千億美元的龐大市場——盡管交易的對象不是實實在在的產品而只是抽象的減排數字。

簡單地說,碳交易就是指企業通過技術節能所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經過聯合國CDM(清潔發展機制)核準后可以拿到市場上來買賣,由于中國不是《京都議定書》規定的義務減排國,中國巨大的減排潛力將可能借此機制轉化為巨額的外匯收入。

這聽起來真是一個天才的設計,它讓以往通過道義來約束的節能減排捆綁上了現實的利益,在看得見的利益和看不見的道德滿足感的雙重誘惑下,碳交易一時間風聲水起。

《京都議定書》生效以來的短短幾年,國際碳市場爆炸式增長。據英國新能源財務公司發布的報告,全球碳交易市場2020年將達到3.5萬億美元。而據世界銀行預測,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美元,有望超過石油交易成為世界第一大期貨市場。

更令人興奮的是,作為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可以提供全球1/3碳減排量,據測算,2012年以前,我國通過碳交易可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收益。

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掘金者早已迫不及待。

2009年9月,世界銀行碳基金和日本碳基金等5家外企與山西晉城煤業集團簽訂“碳減排購買協議”,購進晉城煤業集團的二氧化碳減排額度1075萬噸,涉及資金上億美元。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