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毛絨產業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環境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
問題,
內蒙古纖維質量監測中心聯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內蒙古億維白絨山羊有限公司、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多家機構,共同開展毛絨產業全生命周期
碳足跡研究。目前,“阿爾巴斯羊絨產業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測算與評價”項目已經啟動。近日,相關機構對絨山羊養殖牧場基本信息、飼養方式、草場植被、地形、氣象、土壤、物料消耗腸道甲烷等詳細信息進行了詳細討論,并部署了下一步項目計劃。
山羊絨、綿羊毛、駱駝絨是自治區重要的畜產品,在養殖和生產過程中的
碳排放是畜牧業和毛紡加工業碳足跡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研究自治區毛絨產業全生命周期碳足跡,可有效指導牧場和生產企業低
碳管理。養殖場根據碳足跡測算與評價逐步降低養殖和生產的綜合能耗,實現綠色
節能養殖。生產加工企業通過生產工藝提升、設備更新換代等方式,實現節能
減排,提升綠色制造能力。
為加快推進羊絨產業轉型到節約、清潔、安全、可持續的綠色高質量發展道路,自治區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積極對接羊絨主產區、科研院所和院校、行業協會等,集成各方資源,共同對鄂爾多斯市、阿拉善盟、巴彥淖爾市、赤峰市羊絨產業狀況及服務需求開展實地調研,先后走訪調研了14個合作社、 4個種羊場、15家生產企業,并就羊絨碳足跡測算研究到
寧夏新澳羊絨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調研,對山羊絨全產業鏈、羊絨制品全生命周期開展研究。最終目標是建立資源集成機制,統籌協調羊絨產業發展和草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優質高效轉型,實現養殖端規模適度、交易端優質優價、生產端綠色可控、消費端產品可追溯,產業鏈全程環境友好,供應鏈整體實力提升,價值鏈向中高端持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