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去年7月份開始啟動的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
市場,美銀證券大中華經濟研究副總裁歐陽淼近日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已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但仍處在比較初步的階段。下一步,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有幾方面完善空間,包括擴大覆蓋的行業范圍、逐漸減少免費配額等。
中國已成全球最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從覆蓋范圍看,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遠遠超過了歐盟。從國內角度看,目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了2162家發電廠,接近全國一半的碳排放量,覆蓋范圍也向前邁進了很大一步?!睔W陽淼說。
據世行的統計數據,全球目前一共有65個碳定價項目,包括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覆蓋了全球21.5%的溫室氣體排放。而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4%,歐盟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了3.1%。從覆蓋范圍上,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市場。
她表示,總體上,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有了統一的市場和統一的碳價,這有利于促進
碳配額交易的流動性,也可以更好地發揮碳定價的作用。
“但我們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目前還處于比較初步的階段,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覆蓋的行業,二是碳配額的分配方式,三是排放限額的具體規定,四是關于履約的要求及違規行為的處置。”歐陽淼說。
應擴大覆蓋行業范圍 逐漸減少免費配額
具體來看,她認為,在覆蓋行業方面,目前只覆蓋了發電行業,一些碳排放量比較大的制造業、
交通運輸業等都還沒被納入全國市場。即使在發電行業內部,文件對燃氣機組并沒有剛性約束。
其次,在配額分配方式上,她表示,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碳配額全部是免費發放,而國際上有很大一部分是有償發放的。免費發放的方式會使目前的碳價較低,使碳定價的作用受到限制。
其三,在碳排放的限額上,她表示,對目前發電行業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沒有具體的限量。例如
電力行業目前的配額計算方式采取了“基準法”,即看每發一度電排放多少碳。“這是一個鼓勵效率很好的方法,但有個潛在
問題是對整個行業沒有具體的碳排放限量,發的電越多最后發放的免費配額也越多。從宏觀結果看,對整個發電行業碳排放總量的限制作用是比較有限的?!?/div>
“第四,從具體履約要求及對違規行為的處置上看,目前規定的力度還比較輕。”歐陽淼說。
她認為,下一步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有幾方面完善的空間:首先是及時擴大覆蓋的行業范圍,如
建材行業,包括
水泥、
鋼鐵等。其次,未來應逐漸減少免費配額,逐漸提高有償分配的比例,這樣做的好處是可幫助國內的碳價穩步提升。其三,建立健全監控、報告及核算數據的系統,以幫助中國逐漸建立一個具體的限排目標。目前發電行業數據比較齊全,因電力本身是比較單一、差別性不大的產品,數據上可以做得比較好。但當其它行業納入后,數據方面可能會遇到挑戰,必須要加以完善。第四,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可逐漸發展
衍生品市場,通過引入衍生品和更多的市場參與主體,如金融機構等,來幫助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流動性。有了衍生品交易市場,企業也可根據現有信息提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