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碳達峰”早已是熱詞。我國提出目標,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出不到一年,“零碳村”的概念橫空出世。
去年7月,《“中國零碳鄉村”白皮書》正式發布,特別指出分布式光伏在清潔能源中占據多項優勢,對推進分布式光伏標準化、規模化進程具有重大意義。
作為
四川“南大門”的攀枝花市仁和區,在攀枝花市把清潔能源做成發展“第三篇文章”的背景下,提出了零碳村莊示范引領工程,將能源消耗從煤、柴等傳統能源向電、太陽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轉變,計劃到2025年建成4個零碳示范村莊。
總投資約4100萬元
首個“零碳示范村”項目分4大板塊
看現場、量尺寸、做設計……3月15日,設計人員帶上測量工具,來到仁和區大龍潭彝族鄉混撒拉村農戶家中,為有意向安裝屋頂光伏設備的村民測量安裝面積。
這是仁和區首個“零碳示范村”項目,整個項目計劃6月底前基本建成。
“起初對于安裝光伏,大家有很多擔憂,怕做‘賠本’生意,為消除疑慮,村上專門派了工作人員來
答疑解惑。”大龍潭彝族鄉混撒拉村村民納世枚表示,“光伏設備安裝后省去了白天用電的費用,用不完的電還可以賣給國家電網,我們周邊幾家都要安裝,大家都很支持這個工作。”
大龍潭彝族鄉混撒拉村“零碳示范村莊”項目共分為“能源工程、人居工程、生態工程、產業工程”4大板塊,總投資約4100萬元。其中,人居工程、生態工程及產業工程中的基礎設施及能源工程中的公共建筑及景觀光伏項目,主要內容為核心區內農房加固、環境風貌打造、光伏活力廣場改造、綠色換乘站、道路改造、鄉居客廳、鄉村家具、水上零碳民宿、浮橋建設及研學中心、公共建筑光伏等,總投資約3600萬元。能源工程主要內容為核心區約37戶農戶屋頂光伏項目,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總投資約300萬元。
將啟動外部電網通道工程約新增2.4兆瓦光伏裝機容量
能源工程計劃按照成片光伏集中上網,小微光伏自發自用原則進行實施。為完善輸送
電力路徑,解決項目區內光伏接入通道及上網消納
問題,大龍潭彝族鄉將啟動外部電網通道工程,對現有變壓器等進行升容,該工程實施后,大約能新增2.4兆瓦光伏裝機容量。
大龍潭彝族鄉副鄉長張浩潔稱,目前已完成核心區37戶農戶的光伏建設摸底和動員,“本周內將完成農戶光伏建設‘一戶一設計’的方案,接下來,我們將配合住建部門,作為業主立即開展項目的立項審批工作。”
據張浩潔介紹,項目以現代化鄉村“人”的新型生產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將“綠色節約、生態宜居、人地和諧、共建共享”作為核心價值觀,運用系統工程方法,整合推動“綠色可持續能源、綠色宜居人居環境、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三個綠色體系有機融入鄉村、改造鄉村,形成綠色、節約、高產、優質的鄉村發展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