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海油“十四五”重大科研項目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專項啟動會在京召開,標志著公司正式啟動碳封存、碳利用產業化推進行動。
CCUS專項是中國海油集團公司首批批準的“十四五”重大項目,共包括三個子課題,立足于解決中國海油自身發展的二氧化
碳排放問題——
■ 重點開展海上CCUS全流程技術、示范項目
■重點開展二氧化碳化學利用技術研究
旨在構建差異化的海上CCUS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開發具有自主技術的核心裝備,建設一支專業的研究隊伍,打造我國海上CCUS技術力量和競爭優勢。
從去年開始,中國海油及其下屬公司就在CCUS領域進行了多方面嘗試,啟動了我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還設立了CCUS揭榜掛帥項目。
01.我國首個海上CO2封存項目
2021年8月,我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正式啟動,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海底儲層中永久封存二氧化碳超146萬噸,相當于植樹近1400萬棵,或停開近100萬輛轎車。
該示范工程位于珠江口盆地,距
香港東南約190 公里,所在海域平均水深80多米,是恩平15-1油田群開發的環保配套項目。
恩平15-1油田具有以下兩大特點:
一,二氧化碳超多!它是南海東部首個高含二氧化碳的油田,天生二氧化碳含量非常多,若按常規模式開發,二氧化碳會隨原油一起產出地面。將這些二氧化碳進行回注封存,是處理油藏產出二氧化碳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恩平的地質構造條件非常適合封存!油田淺部水層為自圈構造,圈閉面積大,“囤貨力”超強,水層上部發育多套泥巖,蓋層密封性好,可將二氧化碳氣體牢牢鎖住,水層埋藏深度淺,儲層物性好,能減小注入壓力。
海上二氧化碳怎么封?封在哪里?去年,中國海油開展適應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的地質油藏、鉆完井和工程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成功研發了海上平臺二氧化碳捕集、處理、注入、封存和監測的全套技術和裝備體系,填補了我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的空白。
簡單來說,就是油和伴生二氧化碳氣體一起從地層采出之后,經過裝置將二氧化碳分離出來,再進行脫水干燥和壓縮兩個主要流程,之后就可以通過回注井注入地下,封存在已經找好的“容器”里了。
油田群開發伴生的二氧化碳將被封存在800米深處的咸水層中,該咸水層具有穹頂式結構,并覆蓋有厚厚的泥質保護層,注入的二氧化碳被封存在穹頂之下,能有效防止氣體溢出。
02.CCUS一體化低成本技術研究
2021年9月,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專項頂層設計評審及項目負責人“揭榜掛帥”在天津召開。“CCUS一體化低成本技術研究及應用(Ⅰ期)”作為海油發展首個低碳領域重大專項,順利通過專家審查,同時確定了“揭榜掛帥”項目負責人,標志著海油發展對低碳領域研究進入了集中統籌、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此重大專項立項圍繞海油發展“十四五”科技規劃,立足中國海油減碳需求,兼顧沿海排碳企業需求,選擇海上及陸上典型應用場景,開展二氧化碳捕集、
運輸、E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強化采油技術)或者封存的全流程方案設計研究,形成不同場景下的CCUS一體化低成本技術方案,為海上CCUS工程應用提供技術支持;同時,結合自身產業特點尋求技術突破,形成海油發展技術、產品等多維度的核心競爭力。
在那次揭榜掛帥前,海油發展召開了CCUS技術攻關專題會,全面啟動CCUS技術頂層設計,加快推進相關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
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發揮產業協同,優勢互補,為客戶提供高質量技術支持服務,工程技術公司將充分發揮提高采收率重點實驗室作用,利用油田氣驅技術及地質油藏技術豐富經驗,重點聚焦CO2驅油及封存技術研究工作;安全環保公司將依托現有的溫室氣體固定源在線監測、移動監測、逸散監測等技術,聚焦海上CCUS項目CO2泄漏監測技術研究工作;清潔能源利用自身資質和成熟的油氣田工程設計及項目管理能力,將系統性布局CCUS總體方案設計技術研究工作;天津院將重點利用自身已有技術優勢,聚焦CO2捕集與CO2
化工品利用技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