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服務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上海綠色金融
市場能級顯著提升,綠色直接融資主平臺作用更加凸顯,綠色信貸占比明顯提高,綠色金融產品業務創新更加活躍,綠色金融組織機構體系進一步完善,形成國際一流綠色金融發展環境,對全國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撐更加有力,在全球綠色金融合作中的角色更加重要,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
碳交易、定價、創新中心,基本確立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地位。《實施意見》旨在進一步發揮上海在新發展格局中的“中心節點”和“戰略鏈接”作用,不斷強化“四大功能”,積極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這是我國提出“雙碳” 目標后,第一個由地方人民政府出臺的在全國率先提出構建完整的綠色金融生態體系的文件。
目前,上海以高標準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確立了以人民幣產品為主導,具有較強金融資源配置能力的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的市場地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需要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并在支持國家戰略、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我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而綠色金融是促進可持續發展重要的、必要的保障,也是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路徑。綠色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務,正在從過去部分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服務探索的星星之火,發展為上海幾乎所有金融機構全面推進。因此,發展格局日益完善、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的金融市場及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共同構成了上海建成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有力保障。
那么,此次發布的《實施意見》 有哪些特點?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及實現“雙碳”目標面臨哪些難點?上海作為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有哪些機遇與發展對策?帶著這些
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榮譽院長、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上海浦東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趙曉菊。
《實施意見》是上海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的行動綱領
記者:近年來,上海在綠色金融產品開發、綠色金融業務創新、重點機構和平臺引進等方面率先探索,走在全國前列。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實施意見》出臺的背景?
趙曉菊:《實施意見》既是上海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整體規劃方案,也是上海積極推進發展綠色金融,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行動綱領。
從國際實踐來看,發達國家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平均為40年至70年,而中國只有30年的時間,而且面臨很多
難題,任務是非常艱巨的。但是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在國家“頂層設計”指引下 , 一直處于良性互動的狀態 ,發展綠色金融已經成為國家戰略。
國家重大戰略目標已確定并積極支持上海繼續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科創中心,上海在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進程中肩負著無可替代的重大使命責任,如何更好地發揮上海的“五大中心”作用,及最全面的金融要素市場的優勢,在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進實現“雙碳”目標方面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是上海金融領域需要積極探索和努力完成的重大使命和光榮任務。
《實施意見》提出的24項舉措成為上海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總藍圖”
記者:《實施意見》是上海頒布的首份全方位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專門文件,也充分對標國際綠色金融最新發展趨勢,請您為讀者解讀一下《實施意見》的重要舉措?
趙曉菊:《實施意見》主要從七個方面提出24項舉措,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包括加強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業務、健全綠色金融組織機構體系、強化綠色金融保障體系、加大金融對產業低碳轉型和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營造良好綠色金融發展環境。
《實施意見》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特別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實現新時代的綠色高質量發展。
二是提出了堅持綠色導向、創新發展,堅持市場運作、政府引導,堅持開放合作、彰顯特色,堅持穩中求進、風險可控的四項原則。
三是提出了2025年上海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建設的總體目標。總目標具體體現在綠色金融市場能級顯著提升,綠色直接融資主平臺作用更加凸顯,綠色信貸占比明顯提高,綠色金融產品業務創新更加活躍,綠色金融組織機構體系更為完善,對全國綠色低碳發展支撐更為有力,在全球綠色金融合作中角色更加重要,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交易、定價、創新中心,形成國際一流綠色金融發展環境。
四是從加強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業務、健全綠色金融組織機構體系、強化綠色金融保障體系、加大金融對產業低碳轉型和技術創新的支持、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營造良好綠色金融發展環境七個方面提出24項舉措。可以說這是上海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總藍圖”。
“總藍圖”的六大亮點
記者:看來《實施意見》為上海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設定了階段性目標。這可以說是從全局高度,對上海建立國際綠色樞紐作出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具體來說,這張“總藍圖”有哪些亮點?
趙曉菊:第一大亮點:《實施意見》 的指導思想和四項原則正確明晰。
第二大亮點:目標明確,便于努力實現,也便于衡量評估。很多規劃、
政策都會提出目標。《實施意見》將2025年總目標分解為九個方面,“十四五”期間就從這九個方面去努力實現細分目標。
第三大亮點:構建完整的綠色金融生態體系。《實施意見》在全國率先提出構建完整的綠色金融生態體系,包括總目標和基本原則;綠色金融的各經濟主體(包括綠色金融產品開發和提供優質綠色金融服務在內)的責任義務;健全完善包括建設綠色項目庫、完善綠色金融信用體系、要求企業和機構加強相關的信息披露、參與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制定和執行等在內的綠色金融保障體系;營造良好綠色金融發展環境,其中包括政策支持、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多維度;強調加強綠色金融發展進程中的風險監管和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實施意見》還特別提出了上海要努力成為全球氣候投融資中心。
第四大亮點:充分考慮上海的優勢和有利條件,制定的措施切實可行。《實施意見》充分考慮了上海擁有包括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在內的“五大中心”、擁有全國
碳市場交易平臺、國內外金融機構聚集、金融要素市場最全、金融資源集聚度高、科技和產業基礎雄厚、對外開放程度高等獨特優勢和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率先探索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更好參與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在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擔當探索和示范的歷史重任,既義不容辭,又具備基礎、能力和實力。
第五大亮點:措施任務分解明確,便于執行落實。《實施意見》的24項措施,從措施具體執行主體和任務分解來看,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
第一大類的任務和措施的承擔主體是金融機構和綠色金融運營機構,包括銀行、券商、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證券交易所、全國碳市場的交易平臺等。這部分市場主體要積極開展綠色金融的產品創新和通過各類綠色金融的服務支持實體經濟
節能減排、提高能效、降低能耗,更好地促進綠色產融對接資本,支持企業和社會經濟低碳可持續發展。
第二大類任務和措施的承擔主體是上海市政府、上海市人大、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上海市發展改 革委、財政局、科委等委辦局及各區相關政府部門,政府部門主要應為上海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設立創建配套的行政、金融、財政、招投標等配套政策支持,特別重要的是要充分用好上海浦東先行先試的有利機會,為上海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建設構建優良的營商環境和法制環境。
第三大類任務和措施,如風險監管、綠色金融政策支持、評估等的承擔主體,需要獲得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以及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中國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等金融監管部門的大力支持,與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共同承擔。
第四大類任務和措施是各類國際合作,這部分任務和措施需要與國際機構合作共同努力落實完成。
第六大亮點:提出了促進上海成為全球氣候投融資中心的目標。《實施意見》提出要積極推動氣候投融資國際合作,推動上海氣候投融資試點,推動國家級氣候投融資功能平臺在上海設立;推動設立氣候投融資基金,引導國內外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建立健全氣候投融資標準體系,開發氣候投融資創新產品,促進上海成為全球氣候投融資中心。
綠色金融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方向
記者: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要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請問上海在未來發展綠色金融方面有哪些優勢?
趙曉菊:作為上海的金融機構,不僅要關注國家及監管部門的相關政策,同時也要關注上海方面的相關規劃。《上海市“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到,要制定全市
碳排放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著力推動
電力、
鋼鐵、
化工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降碳,確保在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繼續實施重點企業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制度,到2025年煤炭消費總量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30%左右,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7%左右。分行業、分領域實施光伏專項工程,穩步推進海上風電開發,到2025年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提高到8%左右。除此之外,上海制定了《上海市2021—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里面分門別類詳細闡述了上海各領域生態環境保護的行動計劃。
上海綠色金融發展,我提出四點建議,一是上海可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和激勵機制推進綠色金融發展;二是應充分利用中央給上海(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政策,制定相關法律
法規;三是應主動與中央相關政府部門和監管部門配合,制定科學、可量化的評估指標;四是充分發揮各區、各行業協會、各市場主體的主動性,全方位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
對于上海市金融機構如何落實相關政策,我建議各個金融機構要遵循 “三學習”“三關注”“三對照”“八舉措”原則:“三學習”:學習習總書記關于“雙碳”目標的重要指示,學習國家的“十四五”規劃,學習監管部 門的政策文件。
“三關注”:關注發改委牽頭多部門正在研究、即將出臺的關于
碳減排等方面的評估標準,關注與綠色金融和雙碳目標密切相關的行業發展新動向、新技術、新材料,關注國際國內關于綠色金融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具體案例。
“ 三對照 ”:對照《上海市“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對照《上海市2021—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對照《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
“八舉措”:補充修訂戰略、政策、能力建設、客戶行業分析、技術、風控、考評、創新方面的舉措。
趙曉菊: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榮譽院長、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上海浦東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球金融科技學院(GFI)董事會董事,生態環境部氣候投融資專委會專家,陸家嘴綠色金融發展中心學術委員會執行主任,上海金融學會跨境金融服務專委會常務理事,中國金融學會理事。
趙曉菊教授及其研究團隊積極參與了前期課題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編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撐和咨詢建議;在《上海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施意見》的研究和編制過程中,趙曉菊教授作為專家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其中部分意見建議獲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采納,并發來感謝信。2021年3月,上海市“十四五”規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也向趙曉菊教授發了感謝信,對趙曉菊教授在上海市“十四五”規劃的研究和編制過程中,組織團隊深入調研,積極參與前期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為上海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撐和寶貴的咨詢建議表示了誠摯敬意和衷心感謝。2021年12月,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也向趙曉菊教授發了感謝信,在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牽頭編制《上海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施意見》過程中,趙曉菊教授作為專家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部分意見建議被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