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碳交易網訊: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然而,單純依靠聯合國強制性
減排要求及各經濟主體自主性減排意愿是無法實現預期目標的。一切資源使用和一切污染都可以歸結為
碳排放;一切碳排放都是可計量的、具有標準性和權力性;而一切可計量、具有標準性和權力性的東西都可以商品化。碳交易構架了連接低碳環境下實體經濟與虛擬資本的橋梁,通過
市場機制實現碳資產這種稀缺資源的優化配置,將最終引導實體經濟向低碳經濟發展。
碳交易泛指各類溫室氣體
排放權的交易,最早是由聯合國為應對氣候變化創建的一種貿易體系。在碳交易的基礎上還派生出各種與排放權相關的金融衍生產品,促成了
碳金融市場的發展。碳交易市場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在這次大會上,150多個國家將“把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確立為其未來的發展目標。uNFCCC也被確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問題上進行國際合作的一個基本框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并且每年舉行一次締約方大會(COP)。截至2009年lO月,已經有192個國家通過了該公約,共舉辦了15次締約方大會。在UNFCCC框架的基礎上還形成了《京都議定書》(1997)與旨在促使其落實的《馬拉喀什協議文件》、《德里宣言》、“控制氣候變化的蒙特利爾路線圖”和“巴厘島路線圖”等協議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