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科學和氣候變化科學,恰恰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可能會涉及的專業課程。呂家正向職場Bonus指出,與碳排放核查相關的業務要求求職者具備一些基礎的知識,包括溫室氣體的排放、碳排放的國際標準等,環境相關專業的學生有機會在大學階段稍有接觸。
“雙碳”對生化環材專業學生來說是一個機會信號。長期以來,生化環材背負著“四大天坑”專業的名號,主因表現在就業崗位少、薪資待遇低兩方面。出身于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蔣易表示,自己本科時班上最好的就業去向是去地產公司,其他大多數人都去了與材料相關的企業,“薪資待遇就完全比不上學金融、計算機的,差一大截?!?/div>
對相關專業的高校在校生而言,大學期間所能參與的活動,包括實習、社會實踐等會越來越多;而對于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或是已就業人群,雖然薪酬上短期不見得會因專業有大幅提高,但重新讓職業規劃貼合過往專業,將有機會讓自己簡歷在日后的招聘市場中更搶手。
從就業市場上來看,完全以“碳排放管理員”命名的崗位數量尚且不多,但這并不代表企業不需要開展相關的綠色業務。例如在社交招聘軟件脈脈上,小米集團就發布了整車工程-碳排放專家崗位,工作要求包括牽頭構建公司可持續發展體系、制定
碳中和路徑及目標、推動各組織/部門相關碳
減排工作開展等。
不同企業會將相關業務設置在不同的業務部門之下,如小米設置了公共事務部ESG組、安永則設置了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部門等。在百度百科詞條里,ESG是英文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縮寫,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而非財務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
“碳排放是企業ESG績效中的一項重要指標?!眳渭艺诘男吕素斀洀?019年便關注ESG領域,他認為2020年雙碳目標的提出對國內ESG業務有很強的推動力。
“首先,我們發現從2020年開始,與ESG相關的職業崗位在市場上變多了。其次,從2021年起ESG有了爆發式的發展,不管是從監管領域,還是不同公司對ESG業務的需求來看,都呈現出快速的增量情況。”
呂家正于研究生階段赴日本攻讀了社會環境學專業,這個專業與他目前所從事的ESG業務更契合,“目前國內高校里對這樣的專業開設的還是比較少。”
何為之則在碩士階段攻讀了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環境政策碩士。對于廣大學弟學妹,他建議要利用好學生階段,拓展自身的知識寬度與融會貫通能力?!扒髮W期間,要對自己的綜合橫向能力有清醒的規劃和認識?!敝劣谥R寬度要拓展到什么程度,何為之認為,歷史、地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都要涉及。
“只給一條建議的話,就是對所有知識都來之不拒;公開的學術活動和會議,只要學生票不太貴,大大方方報名就是了,多多益善。”何為之告訴職場Bonus。盡管生化環材同碳排放、ESG有著相關性,但是相關專業的學生仍然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叭绻蛩惝厴I后進入這一領域的話,自學或者在相關機構的實習,也是積累認知的有效途徑?!?/div>
寫在最后
不論是碳排放管理員,還是其他致力于企業
碳減排和綠色發展目標的工作崗位,它們都尚且處于亟待發展的萌芽狀態,相關業務的人才培養體系也尚未完善。等待它發展至成熟,仍需要時間和規制。
而對個體而言,在泥沙俱下的混沌期需要擦亮雙眼,找準方向、做好準備。扎實而體系化地學習,就是抓住機會的最好方式。
(本文中何聰、萬芳、張雯、胡可、蔣易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