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
碳排放管理員考證培訓的第二天,何聰發現自己被騙了。
與他溝通的業務員承諾:證書由“中國人事考試網”
認證。他查詢了該網站,沒有找到碳排放管理員考試的信息;倒是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碳排放”時,找到了144條投訴結果。
黑貓平臺上關于碳排放相關培訓的投訴案例
說起“碳排放管理”這一概念,還需回到兩年前的9月:當時,中國明確提出了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
碳中和”目標,為實現這一“雙碳”目標,首先要求企業降低碳排放。
2021年3月,在人社部、國家
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統計局當月聯合發布的18個新職業里,“碳排放管理員”的定義為:從事企事業單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監測、統計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詢等工作的人員。
乘著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發展東風,這一職業被部分網絡新媒體描繪為“人才缺口巨大”、“有著極其光明的前景”。盡管明確設置碳排放管理員崗位的企業尚為有限,證書培訓機構還是紛紛透過小窗聞到了新鮮商機,試圖吃上
政策風向帶來的紅利。
對于企業而言,它們或許不會為碳排放指標設置一位碳排放專員,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會無視相關業務——如何規劃各部門的碳
減排工作?如何制定新季度的可持續發展計劃以實現碳中和?這需要專業的新人員來從事。
“目前市面上的證書,能讓持證者順利成為碳排放管理員嗎?”這是想通過考證尋求職業突破的學員們,向職場Bonus表達的最大疑惑。而我們進一步關心的
問題是:個人想要踏足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雙碳賽道,還有哪些更佳的職業學習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