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能源系統“四化”路徑支撐“雙碳”目標順利實現
建設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系統,是以清潔化的發展目標、綜合化的發展理念、智能化的發展手段、準中心化的發展模式全面推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
電力系統建設,為“雙碳”目標的順利實現提供切實可行的“四化”實現路徑。
貫徹清潔化發展目標。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就是通過大力推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展,逐步降低我國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并最終實現電力系統的清潔化轉型。為實現“雙碳”目標,到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為此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與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在未來九年需分別保持5%和10%以上的年發展增速,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將進入倍速發展階段。同時,未來我國還將適度發展核電、水電,積極探索風光儲氫等清潔化能源發展路徑,持續開展煤電超低排放與
節能改造工作,改善我國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全面提升電力系統的清潔化水平。
堅持綜合化發展理念。一方面,綜合能源系統立足于供能可靠性提高、綜合能效提高及用能成本降低、
碳排放降低和其他污染物排放降低的“兩高三低”目標對不同品類能源的生產、消費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調配,通過集成儲能、需求響應資源等各類靈活性調峰資源和系統內的能源轉換基礎設施,為風、光等新能源的消納提供充足的靈活性資源與輔助服務,提升系統對波動性風電、太陽能發電的接入和調控能力,助力能源系統供給側的清潔化轉型。另一方面,依托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在需求側開展綠色低碳的綜合能源服務,通過清潔能源與化石能源的互補替代,推動傳統的能源消費理念向 “能源+服務”的綜合消費理念過渡,發掘需求側消納綠色電力、節能增效管理以及購買綠證等多樣化需求,在滿足用戶能源消費需求的同時充分發揮和調動需求側消納新能源的潛力與積極性,提升風、光等新能源在消費端的結構占比,助力能源系統需求側的清潔化轉型。
創新智能化發展手段。大規模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必將涉及多種能源的協同控制和多元能源主體利益協調等
問題,而多種能源出力特性的差異導致運行調控的復雜性遠遠超過現有系統的調度能力,同時,多元能源主體相互獨立導致系統層面的優化管理存在困難。因此,需要深化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和邊緣計算等現代數字信息技術在能源領域的融合應用,在實現能源生產、傳輸、交易、消費多環節即時化感知與監測的基礎上,促進能源信息的流動與共享,充分發掘能源大數據作為新時期重要生產要素的潛在價值,為能源系統源網荷儲各環節的運行及管理優化提供重要支撐。
探索準中心化發展模式。未來的能源電力系統將呈現準中心化的發展模式,即以電力為中心,以電網為樞紐,以集中式和分布式新能源為重要能源供應主體的新型發展模式。一方面,在規劃運行層面推行能源電力系統準中心化調度,以智能調度運行平臺和區域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等技術應用,推動實現集中式新能源的廣域調度優化決策、大電網與分布式微能網的雙向互動以及分布式節點的協同自治,有效提升能源系統中跨區跨省能源調配和就近能源資源配置消納的綜合效率;另一方面,在體制機制層面推動能源行業準中心化發展,借鑒平臺經濟與共享經濟思維,創新準中心化的新機制、新模式與新業態,圍繞電力系統核心樞紐建設互惠共贏能源生態圈,通過數字手段和共享機制打通系統中各節點、各主體間的服務流、信息流、資金流,實現生態共榮與產業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