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進行的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必須深入分析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充分認識實現“雙碳”目標的緊迫性和艱巨性,要求注重處理好發展和
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
市場等4對關系。這是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列為新發展階段我國面臨的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
問題之一,定調“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之后,中央再次就“雙碳”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為我們充分認識和努力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出“雙碳”目標的背景深厚、意義重大。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共同家園,控制
碳排放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是促進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全球性議題之一。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高度重視并帶頭改善環境問題,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了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信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2020年9月,中國向世界鄭重宣布“雙碳”目標,即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充分體現了中國的責任與擔當,是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體現,贏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可。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推進“雙碳”工作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順應技術進步趨勢、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動擔當大國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需要。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提出“雙碳”目標的背景、意義,加強對“雙碳”基礎知識、實現路徑和工作要求的學習,做到真學、真懂、真會、真用,增強推進“雙碳”工作的理解、信心和本領。
兌現“雙碳”承諾的形勢復雜、任重道遠。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是一項復雜工程和長期任務,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更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盡管目前,無論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等
政策文件,著力構建實現“雙碳”目標的“1+N”政策體系,還是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謀劃和推動“雙碳”工作,著力匯聚實現“雙碳”目標的強大工作合力,都體現出中國積極兌現“雙碳”承諾的有力行動和有效做法。然而,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性的思考,充分認識到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以及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一半以上、仍處于工業化發展階段、能效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的客觀現實,并充分預判短期內“雙碳”可能對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新挑戰。尤其是對于那些前期“雙高”項目布局較多的地區、行業和企業而言,短期內
碳減排或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而帶來商品價格上漲、增加高碳企業發展壓力等問題。然而,出現陣痛是必然的過程,決不能對“雙碳”目標產生動搖甚至心生抵觸,而要胸懷大局、著眼長遠,堅定信心、勇于擔當,保持定力、積極作為,真正承擔好實現“雙碳”目標責任。
推進“雙碳”工作應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穩求進、以進固穩,充分彰顯了我們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智慧和魄力。推進“雙碳”工作,同樣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和我國現階段的國情,既不能不推不動、推了也不動,更不能急躁冒進、盲目向前沖,而應堅持做到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要深刻理解“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理念,嚴格按照中央有關精神和工作部署,堅持先立后破、穩扎穩打推進“雙碳”工作。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把系統觀念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注重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系、整體和局部的關系、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更好發揮我國制度優勢、資源條件、技術潛力、市場活力,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要注重策略方法運用,在堅持正確政策引導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在充分保障能源安全的情況下合理利用國際能源資源,特別注重加強低碳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加快能源體制機制改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對高碳產業富集、經濟欠發達地區政策支持力度,在全國統籌下真正實現整體碳達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