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
市場和區域
碳市場將互為補充,覆蓋數十個行業,與
碳交易發生關聯的企業、機構和個人也將越來越多
中國的區域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下稱區域碳市場)啟動八年后,現已進入與全國碳市場交接、互補的階段。未來,區域碳市場將與全國碳市場協同發展,與碳交易發生關聯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發電行業2021年納入了全國碳市場,區域碳市場覆蓋的行業有20多個,其中,
石化、
化工、
建材、
鋼鐵、
有色、
造紙、
航空這七大高耗能行業將在十四五期間陸續納入全國碳市場,其他行業甚至更多的行業將繼續成為區域碳市場的管控對象。
碳市場是以市場化方式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具有強制交易的屬性。行業和企業成為碳市場的管控對象,意味著其每年免費排放的二氧化碳有數量限制,超出部分必須通過碳市場購買配額;其在碳市場登記繳納的配額,等于其實際排放量,即完成履約。
2021年,區域碳市場的總成交量較2020年有所下降,但碳價有所上漲。短期內,區域碳市場覆蓋的行業和企業數量可能還會繼續增加,碳價繼續看漲。
業內預計,碳約束的力度將越來越大,高耗能行業將承擔越來越高的碳排放成本。同時,工商企業和小微企業也有可能被納入碳市場,譬如
北京現在連麥當勞餐廳都已經成為了碳市場的管控對象。
目前全國碳市場只允許發電企業開戶交易,而多個區域碳市場均允許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入場交易。個別區域碳市場還推出了遠期交易、配額拍賣等多樣化的交易產品。未來,全國碳市場和區域碳市場都將在管控行業、交易產品和交易主體上更加多元化。中國的各類碳市場將成為上萬家企業、個人和機構共同參與的虛擬商品交易市場。
碳市場的作用不僅在于增加企業的碳排放成本,還可以使零碳排放以及負碳排放的項目獲得收益,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林業
碳匯等等。這是通過中國核證自愿
減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下稱
ccer)機制實現的。
經過國家發改委核準的零碳和負碳項目可獲得一定量的CCER;納入碳市場管控的企業可購買一定比例的CCER,用作配額以完成履約。該機制已在區域碳市場運行8年多,全國碳市場也在2021年履約期允許使用CCER。隨著碳市場規模的擴大,CCER的交易量預計也將大幅增長,由此惠及更多的零碳和負碳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