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意義
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氣排放約510億噸的溫室氣體,全球升溫趨勢日益凸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暖進程已成為國際社會廣泛共識?!栋屠鑵f定》要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明確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推動
碳排放盡早達到峰值并實現中和,在本世紀末將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目前,多數發達國家已明確了
碳中和時間表,其中芬蘭為2035年,瑞典、奧地利、冰島等國提出于2045年實現凈零排放,歐盟、英國、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國擬于2050年實現碳中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加速發展,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進入“十四五”時期,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成為解決當今社會主要矛盾、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內在需求。去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充分展現了我國全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巨大勇氣和堅定信心,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一劑“強心針”。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我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展示了我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的新努力和新貢獻,體現了對應對氣候變化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為國際社會全面有效落實《巴黎協定》注入強大動力,重振了全球氣候行動的信心與希望,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全人類共同發展的堅定決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大宣示向全世界展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雄心和大國擔當,是我國從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參與者、努力貢獻者,逐步成為重要引領者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