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多地污水處理設施嚴重不足的情況,請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南方都市報記者: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多地污水處理設施嚴重不足的情況,請問如何解決這個
問題?
張波:這個問題剛才我在回答黑臭水體相關問題的時候,也涉及了一些。解決好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做到三點:
一是高度重視、勇于擔當。污水收集處理設施能力不足、質量不高、運行不好,這在不少地方確實是老大難問題。抓緊解決這些問題,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望。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勇于擔當,不要因為是老大難問題,就繞著問題走,擊鼓傳花留給下一屆。為官一任,就要下決心解決好這個問題。
二是精準科學、力戒虛功。解決這些問題,一定要從當地實際出發,精準分析問題在哪里、癥結在哪里,科學謀劃對策、推動落實。以廣州為例,廣州的黑臭水體治理也面臨很多困難,我去廣州調研的時候發現他們有一個好辦法,他們把城市劃分成幾萬個排水單元,一個商戶就是一個單元,一個小區、一幢樓也可以是一個單元,把城市分門別類劃分為幾萬個單元,相應制定達標的工作規范,一個一個地抓達標,像繡花一樣把城市環境管理的水平提高上來。這才是硬功夫!少數地方搞所謂“加蓋板”“加藥”“調水沖污”等治標不治本、弄虛作假的辦法,我建議趁早絕了這個念想,今后不會有
市場,只會讓當地丟人,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三是完善機制、加強監督。國家從十幾年前就要求建立污水垃圾收費
政策和工作機制,一些地方時至今日還沒有落實,這是不應該的。只有建立了必要的環境經濟政策,市場才能發揮作用,社會資本和
第三方機構才愿意承擔建設運營的工作。所以各地一定要按照國家的要求,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健全相關收費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可持續地做好污水垃圾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工作。同時,還要加強監督,通過黑臭水體治理,倒逼各地加快補齊城市污水設施建設的短板。這方面媒體的監督作用也很重要,希望大家積極參與和支持我們的工作。謝謝大家!
荔枝新聞記者:近日印發的《“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提出要發揮河湖長制作用,加強水源涵養區保護,加大重點河湖保護和綜合治理力度。請問生態環境部下一步會有什么相關舉措?如何完善湖長制組織體系,防止制度“空轉”和流于形式?如何協調解決湖泊保護治理跨區域、跨流域問題?
張波:河湖治理涉及各個部門、各行各業,在全世界都是一個
難題。過去有人說,九龍治水不好,一龍治水就好嗎?把這項工作都給生態環境部門或是哪一個部門,就能解決問題嗎?我們一定要跳出非一即九、非九即一的線性思維。河湖長制是充分發揮我國政治體制優勢,探索建立的很好的制度安排。實際上是黨委、政府領導干部牽頭建立的一種權威高效的協調機制,它并沒有改變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在這個協調機制下,各部門、各方面加強協同、形成河湖治理的合力。
生態環境部門推動河湖長制,可以概括為“一個落實,三個結合”。首先是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河湖長制的決策部署,會同相關部門共同監督指導各地落實河湖長制。二是與依法治污有機結合,認真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水法、長江保護法等法律要求,健全相關標準規范,依法推進河湖治理。三是與科學治污相結合,按照“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及其他相關規劃明確的目標任務,結合各地實際來推進河湖治理。房子是一塊磚一塊磚蓋起來的,河湖治理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建設積累起來的。只有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科學地提煉和實施項目,才能扎扎實實做好河湖治理。四是與深化改革有機結合,按照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深化流域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落實流域上下游、左右岸責任,加強流域區域協同、部門協同、行業協同,形成河湖治理的強大合力。謝謝!
環球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