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林草領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改善生態環境任重而道遠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作,森林草原面積和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笆濉逼陂g,全國累計完成造林5.45億畝,建設國家儲備林4805萬畝,落實草原禁牧12億畝、草畜平衡26億畝,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1%,天然草原鮮草總產量突破11億噸,濕地保護率超過50%,累計治理沙化和石漠化土地1.8億畝。根據第九次(2014~2018年)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森林覆被率22.96%,全國森林蓄積量175.6億立方米,全國森林植被碳儲量91.86億噸。與此同時,我們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生態產品供給不足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間的矛盾還相當突出。此次《意見》提出到203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達到190億立方米的主要目標,較此前20%~25%的森林覆蓋率指標顯著提升,對林草領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拓展綠色空間、改善生態環境任重而道遠。
一是增加森林面積難度加大。全國宜林地面積4998萬公頃,質量“好”的僅占12%,質量“差”的超過50%,且2/3集中分布在
青海、
甘肅、
內蒙古等西北地區,造林、管護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
二是森林質量亟待提高。我國森林中人工林占比顯著偏高,樹種單一、病蟲害高發。每公頃森林蓄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2.4%,僅為巴西的一半,不足德國的1/3。
三是森林資源保護壓力大。違法違規占用林地和毀林開墾現象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亂砍濫伐、亂采亂挖等破壞森林資源的
問題還比較突出,森林資源保護管理仍然面臨較大壓力。
四是林產品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我國現有用材林面積6803萬公頃、蓄積54.15億立方米,但可采資源面積僅占14.0%、蓄積僅占23.3%,木材供需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木本糧油、森林食品等非木質林產品供給能力與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之間的差距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