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迎來巨大的ESG投資機遇
本屆年會上,主辦方發布了《中國責任投資年度報告2021》《A股ESG評級分析報告2021》《中國地方政府ESG評級體系研究報告》等系列研究報告。
商道融綠董事總經理、China SIF理事張睿介紹,受可持續復蘇和氣候目標驅動,中國迎來了巨大的綠色投資機遇。A股上市公司的ESG整體評級穩步提升,在應對氣候變化和
碳中和方面上市公司反應較迅速;在
市場方面,ESG投資規模增速明顯,尤其是在公募基金領域,截至目前泛ESG公募基金總量超過5000億人民幣,較2020年提升了一倍以上;隨著
政策推動、投資人認知增加、投資價值被發現,ESG市場的正向反饋正在不斷強化和建立。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市場創新部負責人韓寧介紹,自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以來,綠色債券得到了投資人和發行人的持續關注,截至目前,交易商協會負責的綠色債務工具發行規模接近3000億,是2020年的五倍多。她透露,交易商協會作為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主任單位將與成員單位一起發布綠色債券原則,也將在未來加快開展
第三方評估
認證市場化評議工作,通過加強信息披露和投資人公示等,吸引更多境內外投資人。
“近年來,人民銀行在綠色金融激勵機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從過去的綠色再貸款、MPA考核和綠色銀行評價方法等,到最近推出的碳
減排支持工具。”馬駿評價,
碳減排支持工具是中國提升綠色金融激勵機制非常重要的進展。下一步,應該推出更具體減排支持工具的支持細則,尤其是對項目披露要求、碳減排計算方式以及合格第三方評估機構的條件還需進一步細化。
此外,馬駿透露,人民銀行最近也要求21家銀行做氣候壓力測試,估計年底有結果。他認為,這是中國金融體系在應對氣候風險方面又一個突破性進展,下一階段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驗、完善方法,將“碳價上升”沖擊之外的因素也納入壓力測試中,例如影響需求和成本的七大因素也應加以考慮。
據了解,本屆年會是2021年中國責任投資周(China SIF Week)的一部分。中國責任投資
論壇(China SIF),于2012年在
北京發起,是聚焦責任投資與可持續發展議題的國際交流平臺,旨在推廣責任投資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理念,推動綠色金融,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