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的落實,需要跨部門且多措并舉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雙碳目標的實施路徑要注重
政策與技術的跨行業銜接和統籌協調。以
交通行業為例,電動車的大規模發展,將在能源系統和用能終端的互動中扮演重要的耦合角色,需要交通和能源部門從戰略、政策、體制和技術等領域充分協同,在統籌推進新型
電力系統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電動車的短期儲能和調節作用。
發展與雙碳目標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實現增量布局優化與存量低碳化改造并重,提升清潔化水平和使用效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的規模化發展將對新型基礎設施的布局和建設提出新要求,尤其是與之配套的智能電網和儲能的發展。要在合理規劃未來能源供需版圖的基礎上,從重點區域或省份、供給和需求側等不同維度,統籌優化源網荷儲等基礎設施的布局。在存量基礎設施高效利用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加油站資源,改造為加油充電一體化設施,同時制訂行之有效的財稅激勵措施輔以創新商業模式,提高充電站的投資收益性。此外,全國現存190多萬個充電樁,其中公共和私人占比約為1:1,需要進一步通過政策設計和實踐創新開發共享商業模式,“盤活”私人充電樁,更好地滿足“雙碳”時代的新需求。
加快培育高質低碳產業競爭優勢,注重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促進關鍵低碳技術的試點示范和配套政策的完善及制度創新。產業科技創新是實現
碳中和的突破口,也是驅動中國經濟新增長的產業競爭力所在。IEA《中國能源體系碳中和路線圖》報告顯示,中國已是關鍵清潔能源技術產品(如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和電動車電池)的最大制造商。中國正在成為清潔能源創新的世界領袖,過去三年相關初創企業吸引了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的早期能源風險投資1。部分中國企業在產業轉型和技術創新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一些低碳關鍵技術已走出實驗室,向工程級和產業級規模發展。例如中船新能在
內蒙古巴彥淖爾建設的100MW儲能光熱發電項目,調峰負荷從5%到100%只要1小時;三峽集團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建設的源網荷儲一體化電網友好型能源示范電站,為探索建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可能涉及的各種關鍵技術
問題,提供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寧夏寶豐集團在
甘肅的利用光伏制氫替代煤
化工制氫項目已實現產業化,制氫成本控制在0.7元/立方米且有望進一步下降,低成本得益于農光互補的創新以及配套的農業扶持政策2。
節能和能效仍是中長期實現產業升級和能源轉型的關鍵,也是現階段避免碳達峰攀高峰的重要抓手。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節能和能效提升方面仍有較大空間。2030年前要繼續倡導節能優先,持續深挖能效潛力,同時嚴控“兩高”項目的投產,有效防止地方在碳達峰過程中攀高峰,為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贏得更有利的空間。同時,也可以考慮通過調整進出口貿易政策,限制進口初級產品及來料加工行業的發展,降低產業結構的
碳強度,倒逼我國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