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用好碳市場 優化資源配置

2021-11-23 08:32 來源: 證券時報 |作者: 潘聿航

自碳市場推出以來,社會各界聚訟紛紜,給排污行業及相關從業人員造成很大壓力。各地甚至出現了不切實際的運動式減碳、“盲目減碳”、“一刀切”關停等行為,與中央精神背道而馳。需要明確,碳市場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利用市場實現對有限的碳排放資源(即配額)的分配,這是積極的市場經濟手段,對企業、社會都有好處:對企業而言,碳市場能協調它們的減排成本,使之從交易中獲益;而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碳市場則能實現最優化資源配置,在碳排放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實現更高的社會福利。

具體來說,碳市場是對碳排放進行總量控制,在總量約束的前提下,根據一定的核算方式,給每個企業分配相應的準許碳排放量(碳排放權)。同時,碳市場是市場機制,企業可以交易它們的碳排放權。也就是說,碳減排成本低或排放技術升級快的企業可以向碳減排成本高的企業出售碳排放權,由前者來幫助完成后者的減排任務。在這個交易中,前者可以通過出售多余的碳排放權獲得利潤,后者則獲得了碳排放權。這里之所以存在兩者都愿意交易的情況,是因為兩者的用碳效率不同(更準確的經濟學術語是邊際減排成本不同)。在市場機制運轉良好的情況下,買賣雙方自發交易,有好處。從政府的角色看,碳市場是政府為排污企業提供的政務服務,能夠幫助企業在污染控制上節省成本。

基本而言,碳市場中存在“兩個不一定”與“兩個一定”。“兩個不一定”指的是不一定對所有企業都是增加環保壓力、生產成本,更不一定是所有企業都會減少碳排放。“兩個一定”指的是所有企業的用碳效率(即邊際減排成本)一定會在碳交易中趨同,而且碳排放的總量一定會降低。這一碳市場的經濟學規律看似簡單,但在實踐中常常存在不少誤區,需要著重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企業要敢于適時在碳市場中成為買方。當前,不論是區域性的碳市場,還是全國性的碳市場,主要的碳交易都是由國有企業促成。國有企業要勇于做市場交易的排頭兵,如果碳價低于自身的減排成本,買來碳排放額、利用碳進行生產可以增加自己的利潤,這是正當的市場交易原則。在“有買有賣”、“一增一減”的情況下,全社會的碳排放其實并無變化,但碳資源獲得了更好的利用。同時,良好的買賣運作機制會激勵企業努力成為賣方,即努力降低自身的能耗強度,這與國家能耗雙控政策的目的是一致的。

其次,在碳市場規制和能耗雙控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要容許企業一定程度的增排。碳市場中企業的增排行為主要是由于兩點導致的,首先是企業獲得的碳配額比它實質上需要的多,其次是企業由于其減排成本過高,需要從碳市場中購買配額。特別是對于后者,如果其減排成本已經處于高位,這類企業的能耗強度往往偏低,不讓這些企業去從減排成本低的企業手中購碳、強行“一刀切”讓其繼續減碳,是無效率的行為。實際上,監管方要把關注點更多地放在能耗強度上,國家發改委2021年9月的文件《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明確指出,對能耗強度降低達到國家下達激勵目標的地區,其能源消費總量在“十四五”當期的能耗雙控中免予考核。政策角度實現能耗強度的管控,更多是制度化地限制“兩高”項目的增量,而碳市場機制能有效淘汰和改革“兩高”項目的存量。

最后,維護好碳交易的市場機制需要依靠客觀務實的管理。雙碳目標是中長期的規劃,并不是要在短時間內激烈快速地減碳,這樣的做法既不現實,也有違市場規律,會給企業、民生、社會帶來多重損害。從客觀務實的角度出發,企業應在地方政府的監督下,做好自身的碳核算、碳管理、碳審計,確保參與到市場交易中的碳排放不存在造假摻水的情況。依托于碳市場的科學審計也是未來企業走向國際的一個重要保障,如果企業能夠在國內的碳市場下逐步熟悉運作方案、建立管理體系,對于將來適應國際氣候政策也將是極好的歷練。

(康橋經濟社研究員,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后)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