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對碳達峰、碳中和這一重大戰略進行了系統謀劃、總體部署,標志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向制度化、系統化方向邁進。作為碳達峰、碳中和“1+N”
政策體系中的“1”,《意見》立足掌全局、管長遠、控節奏,多維、立體、系統地設計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路線圖、施工表和任務單,匯聚了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戰略目標的多節點推進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把握好目標實現的策略和節奏,既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畏縮不前。發達國家從碳達峰到碳中和要經歷40年到70年,我國要在30年內實現,時間窗口偏緊、任務更重。當前,我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還在深入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任務還很重,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偏重,能源消費仍保持剛性增長,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任務相當艱巨,現實情況與藍圖愿景仍存在不小差距。需兼顧好短期行動與遠期任務,既要保障既定目標如期實現,又要有效化解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
《意見》較好地把握了“不拖延”與“不冒進”相結合的推進節奏,設置了2025年、2030年、2060年三個重要時間節點的戰略目標,并從經濟體系、能源效率、能源結構、
碳排放規模、
碳匯能力等五個方面設置了多維具體指標。分步、分類設置戰略目標,既能保證目標如期實現,又實事求是、尊重規律、把控節奏,防止“立破”顛倒,杜絕“一刀切”行事,可以有效避免綠色低碳轉型中可能出現的經濟、金融、社會風險,確保安全降碳。
發展方式的多維度變革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是簡單地就碳論碳,必須深刻理解領會其背后涉及的發展方式轉變、擺脫化石能源依賴等多重意蘊?!兑庖姟窂耐七M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加快推進低碳
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升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質量等方面對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化轉型作出了系統部署。
推動生產方式轉型是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環節?!兑庖姟诽貏e強調了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綠色低碳化轉型的重要性,體現出“存量優化、增量綠化”的轉型策略。在優化存量方面,《意見》提出對既有產業進行低碳化改造,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強化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嚴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在增量綠化方面,《意見》提出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不斷擴大非化石能源使用規模?!兑庖姟贩e極倡導低碳出行,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推廣
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大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力度等,從思想觀念、消費模式、社會治理等方面協同推動生活方式深刻變革,打通綠色生產方式與綠色生活方式之間的聯系,以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倒逼生產方式轉型。
重點領域的多層次覆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根據各行業、各地區實際分類施策,構建行業、區域縱橫交錯的立體化覆蓋層次。在行業層面,《意見》構建了“產業—園區—企業—產品”的橫向覆蓋體系;在區域層面,《意見》構建了“城市—縣城(社區)—鄉村—建筑”的縱向延伸體系。
《意見》提出在重點行業和領域制定碳達峰實施方案,在園區層面建設碳達峰試點園區,在企業層面鼓勵重點企業率先達峰、支持企業加大綠色投資,在產品層面提升重點產品能耗限額,完善低碳產品標準標識制度等?!兑庖姟分匾暰G色低碳轉型在城鄉之間的銜接與延伸,提出推進城鄉建設和管理模式低碳轉型,加快推進綠色社區建設,推進縣城和農村綠色低碳發展,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發展綠色農房等。此外,《意見》還十分注重科技的支撐作用,提出制定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強化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布局,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等措施。
政策手段的多樣化運用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精細化公共政策設計,綜合運用多樣化的政策工具,努力以最優路徑、最優效率和最優成本實現碳
減排目標?!兑庖姟肪C合運用多類型的環境政策工具,注重發揮法律
法規、技術標準,財政、稅收、金融、價格以及宣傳教育等多種政策合力,構建了命令控制型、經濟激勵型和自愿參與型相融合的政策工具體系。
最優的環境政策體系既可以解決環境外部成本內化的
問題,又能激勵
市場主體的創新行為,盡可能降低減排的社會邊際成本。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應改變過往過于依賴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的狀況,積極運用更加靈活多元的政策工具組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參與
碳減排的內生動力。除了傳統的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意見》十分注重市場激勵型政策工具的運用,提出構建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適應的投融資體系,有序推進綠色低
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研究碳減排相關稅收政策,建立健全促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的價格機制,以及推進
電力交易、用能權交易和碳
排放權交易等。綜合運用稅收、金融、投資和交易等市場激勵手段,不僅將壯大碳減排的市場力量,也會極大激發碳減排的市場活力,有助于培育新業態新產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協同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匯聚全社會力量協同推動經濟社會的系統性變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是政府唱“獨角戲”,要促進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結合,構建多元主體間緊密聯系、相互配合、協同共進的碳減排利益共同體?!兑庖姟纷⒅囟嘀行亩嘀黧w參與,構建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共同參與的多元共治新格局。
多元參與碳達峰、碳中和的動力機制源自政府的政策引導、市場主體的活力激發、公眾的意愿培育,最終實現各類主體各盡其責、各施其能、各謀其利、共享其成?!兑庖姟纷⒅仄髽I的主體地位,鼓勵國有企業加大綠色低碳投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用于綠色低碳項目建設運營,支持重點行業和企業率先實現碳達峰?!兑庖姟纷⒅匕l揮公眾的角色作用,提出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把綠色低碳發展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創建等。另外,《意見》注重領導干部這一重要參與者、推動者的能力建設,提出將碳達峰、碳中和作為干部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內容,增強各級領導干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