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信息披露標準機制是重中之重
隨著上述階段性目標的逐步明確,一個迫在眉睫的
問題是——如何衡量是否達標。多位受訪專家共同呼吁,要完善相應的統計制度,確保有公開、透明、清晰、可用的數據。
美國環保協會
北京代表處氣候變化及綠色金融項目主管王穎提出,從碳達峰、
碳中和頂層設計工作來看,無論是綠色低碳發展規劃的制定,還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都離不開對生產和生活各個領域氣候變化相關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依托完整、準確且連續的數據庫進行研判以及
政策模型的構建是制定規劃的基礎,也是定期對規劃進行評估和更新的關鍵支撐。
“目前,很多領域的具體數據還不完整清晰。如果沒有公開可用的數據,很多分析就只能從定性角度來談,并不是很準確。”魯政委分析,“例如,本次
電力短缺問題中,盡管新能源裝機數量是有數據的,但是具體的新能源發電量就缺乏系統的統計。”
他進一步表示,在金融領域,也缺乏一套標準的、橫向縱向可比的披露模板,盡管當前有一些部門性的條款,但很多規定不統一。在這方面,國際上也有諸多探索。例如,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正在積極推動這方面的工作;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也致力于推動
碳排放的會計研究,未來,
市場主體可能還要出具一份與財務報表并列的“碳排放報表”。目前,中國也積極加入相關的探討中。
王穎也認為,無論是系列低碳標準的設計和制定,還是發展綠色金融開展氣候風險和機遇的評估,都要以詳盡的氣候變化相關數據作為依托。對此,她建議,要做好能源消費等原有數據的統計工作,加速推進強制氣候變化信息披露的相關工作,特別是進一步完善和構建企業和金融機構層面的碳排放數據收集體系,建立國家層面的氣候變化信息披露制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