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發展自愿碳市場
2021年7月,中國全國(強制)碳
市場上線,市場啟動初期,
碳排放配額分配“以免費分配為主”,覆蓋行業主要以
電力行業為主。
歐盟此前預計還將把船運業納入強制履約市場,但這也折射出強制
碳市場必須面對的行業覆蓋
難題。早在2016年,國家發改委就表示中國碳市場將于2017年啟動、納入八大行業,但直至2021年碳市場上線,仍僅納入發電一個行業。歐洲碳市場目前也僅限于幾個工業行業以及公用事業行業。
在溫拓思看來,自愿碳市場是碳履約市場的補充,可以覆蓋今天履約市場還未覆蓋的剩余80%的碳排放,也可以作為現有履約市場內交易的補充。他認為,中國的自愿碳市場(中國核證自愿
減排ccer)無疑將進一步發展,擴大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需求,并有助于全國碳市場的進一步建設。
企業何來意愿參與自愿碳市場?強制碳市場的驅動力為政府規定納入行業的企業必須購買碳
排放權配額。在自愿碳市場中,買家一般是承諾
碳減排或
碳中和的大型企業。2020年,特斯拉首次實現年度盈利,靠的卻是出售碳排放積分。該項收入15.8億美元,達當年凈利潤的逾2倍。若不考慮該業務,賣車這一特斯拉主營業務仍然虧損。
溫拓思也提及,上海將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它也是中國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環境和能源交易所所在地,渣打預計上海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系統的所在地,不僅限于中國,對于世界其他地區來說,都將成為減少碳排放的關鍵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