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和2060年前
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企業從能耗規模和社會責任上都義不容辭。
10月20日,2021云棲大會上,科技減碳成為政企關注對象。觀察者網注意到,阿里云、菜鳥、高德地圖、釘釘等企業均發布了低碳
減排相關的計劃,而在此前,華為、中
石化等多家企業均已加大研發力度,從綠色能源、減少能耗、降低排放等方向發力碳減。
碳減成企業指標和技術攻關方向背后,是我國時間緊任務重的碳中和目標,碳達峰后馬上開始減碳,時間只有30多年。這30多年里,我們需要面對能源需求劇增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兩大硬性要求,以及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生態環境治理難度大等
問題,此外還有碳數據和碳核算難度大、系統不統一等基礎性
難題。
在此背景下,綠色技術競爭力將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層面,而高科技、低碳和低成本則是這一競爭力的三大關鍵。在碳中和目標下,能否突破技術桎梏,推動新消費、新技術和新產業崛起,也將是企業面對的生存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