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到底是否低碳,以及是否值得大的投資?
電動汽車的低碳性確實經常被挑戰,一個是因為其生產環節以及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產生顯著的排放,另一個是因為電的來源如果是高碳的,那作為消費端的電動汽車也將是高碳的。
筆者在2016年為阿里巴巴做了一個研究實驗,當時比較了同樣行駛100公里,如果在杭州,電動車比燃油車確實低碳;但放在
北京,電動車比燃油車卻高碳了(因為華北主要是煤電)。那到底要不要發展電動車?這個
問題一直存在。前段時間“老汪聊
碳中和”的老汪的觀點個人覺得還是非常成立的:
電力脫碳畢竟是大勢所趨,而且技術以及經濟性都更可行,未來每度電的排放在全國范圍都會大幅度下降,發展電動車確實是碳中和這個大賽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也借機向老汪前段時間幫碳阻跡PR碳云產品表示感謝,筆者認為目前在碳圈里,最有價值的原創自媒體就是“老汪聊碳中和”公眾號了,甚至沒有之一,高質高量的產出成為碳圈人的必讀(老汪,看到了哈,我們投桃報李了)。
談到電力
碳排放的下降,碳阻跡團隊最近做了一個研究,隨著中國碳中和的深入進行,新能源的比例將從目前的不到20%上升到2060年的70%以上,這導致目前每度電的0.61千克碳排放將下降到2060年的大約0.07千克,每度電的碳排放將下降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