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衷氣候問題的歐洲正在陷入能源危機
2021年8月初,與2020年5月的創紀錄低點相比,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了1000%。根據今年1月以來至9月20日的數字統計,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上漲了250%,9月20日當日漲至每兆瓦時73.150歐(85.69美元),處于歷史的高點水平。其中,英國天然氣批發價格自2021年 1 月以來上漲了 250%,自 8 月以來上漲了 70%。
與天然氣價格大漲相伴隨的,是歐洲
電力價格的普遍上漲。今年年初以來,歐盟主要經濟體的電價較一年前普遍高出了一倍有余。其中,2021年9 月,英國電價上漲了一倍以上,是去年同期的七倍,9月中旬由于風速的下降,英國的電力價格飆升至每兆瓦時285英鎊,是1999年以來的最高記錄;今年夏季以來,西班牙電力價格上漲了 200% 以上,9月中旬達到每兆瓦時172.78美元,創出了歷史新高;今年年初以來,德國的電力批發價格上漲了60%以上,7和8月份電價不斷飆升至歷史新高,9月中旬歐洲電力交易所的德國2022年電價首次達到了100歐元。
2021年9月19日,《世界石油》網站刊發了彭博社安娜·謝里亞耶夫斯卡婭、雷切爾·莫里森和伊西斯·阿爾梅達發自莫斯科的文章,“歐洲正面臨一場蓄勢待發的冬季能源危機”,描述了作為氣候話題和能源轉型的急先鋒,歐洲正在陷入能源危機。
文章一開頭就調侃:歐洲正準備迎接一個艱難的冬天,因為多年來形成的能源危機,使歐洲大陸依賴于變幻莫測的天氣。
面對飆升的天然氣和電力價格,從英國到德國,歐洲各國將需要依靠溫和的氣溫來度過供暖季節。歐洲缺乏天然氣和煤炭,如果不刮風,最壞的情況可能會出現:大面積停電,迫使企業和工廠關閉。
這場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已經醞釀多年,歐洲對風能和太陽能等間歇性能源的依賴日益增加,而對化石燃料的投資則有所下降。環境
政策也促使一些國家關閉了燃煤和核電站,減少了在短缺時可以充當后備力量的發電廠的數量。
意大利能源基礎設施公司Snam SpA的首席執行官馬爾科·阿爾韋拉表示:“除非我們迅速采取行動,努力填滿每一寸存儲空間,否則情況可能會變得非常糟糕。沒有電你可以活一個星期,但沒有煤氣你就活不下去了”。
隨著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復蘇,從美國到歐洲和亞洲的能源需求都在上升,加劇了對通脹的擔憂。歐洲的肥料價格如此之高,以至于兩家主要的肥料生產商宣布,他們將在該地區關閉工廠或減產。
不僅在商業領域,各國政府還擔心,從食品到
運輸,所有東西的成本都在上升,這對家庭來說是一個打擊。隨著電力和天然氣價格日復一日地打破紀錄,西班牙、意大利、希臘和法國,都在采取措施保護消費者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
英國能源監管機構Ofgem前首席執行官德莫特·諾蘭,在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表示:“這對消費者來說是昂貴的,對大型能源用戶來說也是昂貴的。國內的電力和天然氣價格將高于所有人的預期,并且處于12年來的最高水平”。
今年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了兩倍多,原因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俄羅斯,一直在限制天然氣的額外供應。在去年一個寒冷的冬天之后,歐洲大陸需要補充耗盡的天然氣庫存。由于受疫情影響,北海油田正在進行繁重的維護工作,而亞洲正在大量采購液化天然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歐洲很難獲得替代的天然氣供應。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更高的天然氣價格推高了發電成本,低風速迫使歐洲公用事業公司燃燒昂貴的煤炭來發電,耗盡了煤炭這一最骯臟的化石燃料庫存。此外,能源政策也推波助瀾,歐盟的污染成本今年飆升了80%以上。
“天然氣供應短缺,煤炭供應短缺,可再生能源發展不順利,所以我們現在正處于這種瘋狂的局面”,伍德麥肯錫公司動力煤部門負責人戴爾·哈澤爾頓認為,“煤炭公司沒有可用的供應,他們得不到設備,制造商也在走同樣的路,他們也不想投資”。
今年的這個時候,歐洲的天然氣庫存處于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首席執行官阿列克謝·米勒表示,歐洲將在大約一個月后進入冬季,不會完全補充其天然氣庫存。這家俄羅斯天然氣巨頭,一直在推動其備受爭議的北溪2號管道。
歐洲現在需要好天氣,雖然預報員說下個月氣溫不太可能降至正常值以下,但預期總是會發生變化。去年,類似的天氣預報并沒有實現,惡劣的天氣,使亞洲的液化天然氣價格在1月份創下了歷史新高。
埃森哲董事總經理奧根?科西認為:“這種情況可能再次發生。如果亞洲和歐洲的冬天都非常寒冷,那么我們最終可能會看到氣價將出現荒謬的飆升”。
2018年,一場被稱為“東方野獸”的嚴寒天氣,讓能源交易員們大吃一驚。今年,拉尼娜現象也有可能再次出現,雖然這一現象會給歐洲帶來溫暖的天氣,但也會導致亞洲氣溫驟降。
美國氣候預測中心表示,從11月到明年1月,拉尼娜現象再次出現的可能性為66%,這可能會加劇對液化天然氣的爭奪,因為從日本到印度的買家由于擔心與歐洲競爭,開始恐慌性地購買。
高盛表示,如果冬季寒冷,歐洲將需要削減電力需求,并預測該地區將面臨停電。壓力已經顯現,英國關閉了兩家化肥廠,挪威雅苒公司也將削減其氨的生產能力40%。工廠關閉還可能影響食品供應鏈,從肉類加工到啤酒,食品供應鏈使用化肥生產的副產品,糖和淀粉行業也將受到影響。
影響而且還不止于此。歐洲最大的銅生產商AurubisAG表示,在今年余下的時間里,價格上漲將繼續擠壓利潤。就連生產其自身大部分電力的
化工巨頭巴斯夫也表示,無法完全扭轉破紀錄電價的影響。
供應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大幅改善。俄羅斯正面臨自身的能源危機,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正將其額外產量用于國內庫存。能源顧問挪威雷斯塔能源公司的分析師法比安·朗寧根表示,即使歐洲最終迎來了一個溫和的冬天,天然氣價格也可能保持在高位。
"由于歐洲天然氣價格在冬季需求上升前已觸及紀錄高位,未來數月價格可能進一步走高",位于達拉斯的指數供應商Alerian研究主管斯泰西·莫里斯表示,“有可能會變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