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建議:搭建政策標準體系和監管服務平臺
相關政策標準法規的缺位使政府、行業機構、企業在開展碳排放管理工作時無章可循、無據可依,制約了汽車行業碳排放有效管理。建立健全汽車碳排放政策標準法規體系,是實施汽車碳排放管理的基礎。建議以汽車行業基礎通用標準為切入點,逐步建立包括汽車全產業鏈產品、汽車行業碳
減排項目、汽車企業等層面的核算量化標準、監測評價標準和減排路徑標準在內的碳排放政策標準法規體系,為國家實施碳排放管理政策提供標準支撐,也為企業加強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設提供依據。
其次,加強培育建立碳排放管理行業服務平臺。
汽車行業產業鏈長、輻射面寬、帶動性強,需要立足于全生命周期及產業鏈的全局實施
碳減排,但目前汽車全產業鏈的數據體系尚不健全,信息的收集和流通均存在較大困難。碳排放數據是政策制定、企業規劃的重要基礎,這些數據分布在產業鏈的各環節,信息復雜、利益方多,亟需一個統一的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對汽車零部件、材料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和各級產品的碳排放數據進行信息化管理,以實現碳排放數據體量的快速增長,率先使我國建立較為初步完整的碳排放數據體系。
第三,推進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信息披露。
《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指出,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是重要的企業環境管理制度,在“放管服”背景下,信息披露將成為行業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利于推進政府、企業、社會公眾等協同作為,提升效率和公信力。為此,在建立健全汽車行業碳排放管理體系中,可優先研究發布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信息公示管理制度,引導汽車企業開展碳排放信息收集與核算,并通過相關網站向社會公開汽車產品
碳足跡情況,引導社會優勢資源向低碳產品傾斜,推動汽車企業開發低碳產品,加快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第四,促進汽車行業上下游的聯動與系統集成。
實現汽車行業的“雙碳”目標,必須與其他相關產業及領域建立協同合作、融合互動的產業生態。從汽車產業內部來看,必須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來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降碳脫碳。尤其是加強供應鏈減碳和資源再生回收利用環節減碳,前者將從源頭解決上游產業鏈的碳排放
問題,后者能提升材料的回收與再利用效率,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從產業外部來看,隨著行業全面電動化的提升,汽車行業與
電力行業的深度融合勢在必行。一方面,清潔能源的應用是汽車產業全生命周期脫碳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快速增長,將形成大規模的分布式儲能系統,是消納清潔低碳電力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輔相成,真正實現產業間相融、相生,協同發展。
(作者吳志新,系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