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中和承諾給世界驚喜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
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形式,碳中和能夠推動綠色的生活、生產,實現全社會綠色發展。
2020年9月22日,中國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下稱碳中和目標)。這是中國在《巴黎協定》之后第一個長期氣候目標,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碳排放占全世界總量28%的中國,設定了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達到這一目標殊為不易,卻勢在必行。
1909年以來,中國的平均氣溫升高了1.5攝氏度。1980—2012年間,華東地區海平面上升了93毫米。上世紀70年代至今,冰川融化了10%。如果排放保持現在的水平,那么到2030年,酷熱和致命熱浪將波及中國1000—4500萬人口。
聽到中國在氣候議題方面的重大承諾,國際社會格外關注。
美國《紐約時報》稱,中國若實現該承諾,將對減緩全球變暖做出重大貢獻。
英國《衛報》在肯定中國積極貢獻的同時,不忘提及:“現階段‘失蹤’的最重要參與者是美國。”
不少國際政要也對中國提出的碳中和目標表示歡迎。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發表推特稱:“歡迎中國實現碳中和的雄心壯志!”
美國前氣候談判特使斯特恩表示,中國將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一個重要的大新聞,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一步。
制定《巴黎協定》的關鍵人士、法國外交官圖比亞娜表示,中國這一承諾極受歡迎,各國領導人都應提振人類信心,為2021年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做準備。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對此大加贊賞:“中國理念與聯合國所倡導的多邊主義等原則高度契合,與和平與安全、發展、人權三大支柱方向一致。”
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費主體,中國的碳中和目標給世界帶來了驚喜,也將對全球能源經濟帶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