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的增加”是反映經濟總量增加的重要指標嗎?
有人認為,
碳排放的增加是反映經濟總量增長的一個重要指標,人為抑制碳排放的增加,很容易造成直接抑制了經濟活動量的增加,直接抑制了經濟活動。這種觀點是停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的“博物館”級別觀點。
拿碳排放作為反映經濟總量增長的重要指標,應該指的是傳統工業時代的情況,資源驅動的社會,能源消耗與經濟發展緊密耦合。歐美國家的工業化發展歷史證明了這一點。但同時,歐美國家在完成工業化后,經濟逐漸與能源消耗脫鉤,碳排放量實現達峰并出現下降,也證明了碳排放作為反映經濟總量增長的局限性與不科學性。現在是一個技術賦能、數據驅動的時代,產業結構調整和分化嚴重,而不是傳統的資源驅動的社會。一度電在不同發展階段所能創造的經濟價值是不同的。“先思錄”發表過《從“1度電的價值”說起》,對此有詳細的分析。對于正處于新發展階段追求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拿碳排放的增加作為反映經濟總量增長的重要指標,基本上屬于還沒有認清當前由傳統工業時代向數字信息時代轉型的時代大背景,沒有真正領會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要求。落伍了,該進“博物館”了。
從專業的角度看,碳排放總量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之間,至少還需要能源消費總量、能源結構(煤氣油風光水核等比例)作為鏈接。經濟規模增長,能源消費總量增長,同時能源結構清潔水平更快提高的話,碳排放總量也會降低的。這不就是經濟增長與碳排放脫鉤嗎?這不就是我們追求的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嗎?
希望我們在討論
碳中和這類嚴謹
問題時,回歸到尊重常識,尊重科學,求真務實的嚴謹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