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0日,中國銀聯聯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商業銀行,共同發布銀聯綠色低碳主題卡產品。中國銀聯擁有跨
市場、跨地域的交易數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建設并運維管理全國
碳市場交易系統,商業銀行是發展綠色金融的主體,三者聯合旨在創新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將企業帶入
碳排放權市場,引導個人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綠色低碳主題卡是各方主體助力碳達峰、
碳中和的創新實踐,推動
碳普惠體系加速落地,主要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第一,綠色低碳主題卡兼顧企業端和個人端,提高企業參與碳市場的積極性以加速綠色轉型,鼓勵個人踐行綠色低碳生活以助力碳
減排。中國銀聯發布的綠色低碳主題卡分為企業版和個人版,兩套產品體系享受的權利與義務各不相同。企業版銀聯綠色低碳主題卡的服務對象根據經營規模和類型劃分,包括大型企業、小微企業、涉農企業等,對應的產品分別為綠色低碳主題商務卡、綠色低碳主題小微企業卡及綠色低碳主題鄉村振興卡,體現了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農村金融的有機融合,中國銀聯通過交易數據系統判斷企業的
碳足跡,為其提供
碳減排額購買等對公權益。把碳減排額購買作為企業的重要權益是該產品較大的亮點,在助力企業綠色轉型的同時,提高其參與碳市場的積極性。個人版銀聯綠色低碳主題卡服務個人客戶,重點關注持卡人的綠色消費行為,如綠色出行、綠色購物、環保活動等,為個人提供娛樂互動和動態回饋機制的權益,讓用戶深入理解碳中和的概念,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
第二,構建綠色低碳積分體系,以“碳普惠”方式讓綠色金融實現便捷化、親民化、智慧化。綠色低碳主題卡最大的特色在于利用銀聯跨市場、跨地域的交易數據平臺,以企業和個人的交易行為數據為計算基礎,精準追蹤企業和個人的碳足跡,構建銀聯綠色低碳積分體系,用戶獲得的積分可兌換相應的權益,這便是碳普惠體系。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大中型企業對市場反應更為敏捷,綠色低碳轉型進程較快,而小微企業和個人的碳減排意識和動力相對欠缺,這也使得以個人和小微企業為服務對象的碳普惠成為近期的“熱點話題”。早在2015年廣東省就開始探索碳普惠制試點工作,以社區、公共
交通、旅游景區、
節能低碳產品為試點,根據居民低碳行為量化減碳量,給予一定的減排激勵,并對接碳市場;2019年廣州上線全國首個城市碳普惠平臺、2020年
北京發布綠色出行普惠平臺、2021年青島上線全國首個以數字人民幣結算的碳普惠平臺“青碳行”APP等都體現出碳普惠對碳中和的重要意義。銀聯此次聯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商業銀行致力于構建范圍更大、影響力更強的全國性碳普惠交易平臺,大數據、渠道網絡、碳市場三者疊加將迸發出強勁活力,實現綠色金融的便捷化、親民化、智慧化。
第三,商業銀行要以綠色低碳主題卡為契機,對公與對私金融服務“雙輪驅動”,豐富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商業銀行作為綠色低碳主題卡的發行主體,將面臨綠色金融發展新機遇,從簽約情況來看,六大國有商業銀行、大多數股份制銀行及部分城商行積極參與,預計將陸續推出具有各行特色的綠色低碳主題卡,深化與銀聯和碳市場的協同聯動。近年來,商業銀行的綠色金融業務發展迅速,2021年二季度末,綠色信貸余額近14萬億元,同比增長26.5%,位居全球第一;二季度綠色債券發行規模超過990億元,同比增加82.2%,居全球前列。但當前,綠色金融仍以對公業務為主,綠色信貸占綠色融資總量的比重超過90%,其它綠色金融產品尤其是個人產品相對不足,無法滿足客戶多層次、多元化的綠色金融需求。綠色低碳主題卡促進商業銀行綠色零售業務的發展,創新個人和小微企業的綠色金融產品,通過設計具有本行特色的綠色低碳權益吸引客戶,采集用戶的碳減排行為和足跡,適當時還可以構建本行的個人碳賬戶。此外,商業銀行對綠色低碳主題卡并不陌生,早在十年前部分銀行就推出了綠色環保主題銀行卡、綠色賬戶銀行卡、環保主題信用卡、低
碳信用卡等產品,在與銀聯合作后,商業銀行將獲得銀聯綠色低碳積分體系的支持,在碳減排數據搜集、積分核算等方面更加標準化,銀行可專注于打造個性化、特色化的綠色低碳主題卡,增強綠色零售業務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