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最早源于2003年英國發布《我們的未來:創造低碳經濟》能源白皮書,即用較少的自然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創造出更高的生產價值,利于生活質量和生產標準的提高。低碳經濟作為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經濟形態,意味著伴隨經濟的持續增長,高污染高能耗落后技術終將被淘汰,讓經濟向低碳高生產力和高能源利用率的方向轉變。實現低
碳排放量的高經濟增長,也稱作碳脫鉤,是建設低碳經濟重要的衡量指標。我國各地區城鎮化率差異非常大。2019年末,我國人口城鎮化率僅為60.60%,遠低于城鎮化率進入高級階段的發達國家。人口和土地城市化本身就有利于減少農村取暖燃燒散煤帶來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而且可以將適合的土地退耕還林,利于碳消納工作的進行。對于低碳城市的內涵,國內已有不少學者給出不同的定義??偟膩碚f,低碳城市就是通過發展低碳經濟,創新低碳技術,實現全方位低碳方式轉變以最大限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