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完善“1+N”政策體系
為何會出現運動式減碳現象?盤和林對
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過去數年,地方政府政績評價方式逐步改變,不再以GDP論英雄,而是增加了綜合評定項目。而在綜合性評定方式下,當前地方政府在
政策推進上一般遵循熱點原則,對國家推進的政策不遺余力地推進,但推進過程中往往受制于行業認知能力的跟進,對于一些產業,不了解產業細節,不按照產業發展規律,盲目地以簡單化的方式推進政策導向,從而出現了一些運動式政策激勵的
問題”。
江瀚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有些地方為了完成自己的減碳任務,采用所謂運動式減碳的方法,但實際上是違背客觀經濟規律的,最終的結果就是做表面功夫,并沒有達到實際效果”。
中央政治局會議為此提出明確要求,要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盡快出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堅持全國一盤棋,既要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后破,也要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先立后破’的關鍵是先立規則,在規則框架、法治框架下推動減碳,不能在規則之外想當然。要堅持法治化治理
碳排放,利用好
市場和政策雙機制。”盤和林說。
孟瑋介紹,國家發改委承擔著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將及時發現并糾正相關問題,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跑偏、不走樣。
此前,在7月24日的全球財富管理
論壇2021北京峰會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曾介紹,1+N政策體系將陸續發布指導意見,這是頂層設計。它將在十個領域采取加速轉型和創新的政策措施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