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消費側綠電交易與碳排放市場分析

2021-8-17 15:34 來源: 奇點能源 |作者: 強彥政 王康

綠證機制存在的問題


現行的綠證體系下,明確綠證是國家對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頒發的具有獨特標識代碼的電子證書,綠電的環境屬性物理屬性是分離的,且二者均有各自的定價機制,即“證電分離”。當前綠證市場交易不活躍,主要因為:一是受價格機制影響,綠證價格較高。目前綠證的價格與國補強度直接掛鉤,企業出售綠證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補。尤其是規定僅進入國家電價補貼目錄的項目才能出售綠證,而這些項目建成時間相對早,成本、價格和補貼水平相對高(128.6-842.2元/MWh),造成核發和掛牌的綠證價格偏高,影響了個人、用電企業采購積極性。二是缺乏激勵措施,綠證認購積極性不高。目前,參與綠證自愿認購的企業只有極少數的非電力密集型企業,或者綠色環保意識比較強的大公司,比如加入RE100的跨國公司,從企業戰略、綠色發展的角度會主動買一些綠證,又如部分企業出于企業品牌戰略考慮也會認購少量綠證。但由于流動性差和其他原因,市場對綠證普遍不認可,同時由于政策銜接問題,在碳市場中綠證也基本不被認為可以作為電力消費側碳減排的依據。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