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碳排放政策已形成廣泛基礎
碳交易實踐為海洋
碳匯的
市場化治理提供了重要實施依據。
碳排放交易系統(EST)是一類基于市場的
節能減排政策工具,其遵循總量控制與交易的原則,以實現政府對各行業的碳排放總量控制。
近年來,全球多個國家相繼開始實施碳交易政策,市場化政策成為溫室氣體減排政策中的關鍵組成部分。自 2005 年全球首個碳交易市場在歐盟啟動以來,國際
碳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趪H碳行動伙伴組織(ICAP)的報告,全球共有 20 個正在運行的 ETS,這些規模不同的碳交易系統涵蓋 1 個超國家系統(歐盟)、4 個國家系統、15 個省或州系統及 7 個城市系統,覆蓋 27 個司法管轄區。
自 2011 年開始,我國已經在
北京、上海、
深圳等多個地區開展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實踐。2021 年 2 月 1日,由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正式開始實施;該辦法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進行規范,明確了碳排放交易涉及的確權、登記、交易、管理等活動的運行機制,確定了2 225 家
電力企業為重點排放單位。碳交易實踐為碳匯的市場化提供了可參考的規則框架,使得海洋碳匯的市場化制度建設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