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ESG可以說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除了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關注,企業層面的關注度仍然不算高,如何能加快ESG在國內的發展您有什么建議?
藍虹:首先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做一些激勵的機制。比如說證監會針對上市公司ESG的評估考核。ESG做得好的公司要上市,應該有一些更好的便利的通道。另外一個是信息披露。ESG的數據應該是要求(披露),就不是說可披露可不披露。要求所有的企業應該要披露ESG的主要數據,當然涉及到商業機密的可以(不披露),但是這有一個界定,該披露的一定要披露。比如說,目前非常直接的就是企業的
碳排放數據是多少?強制性的信息披露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國際
市場對于二氧化碳排放的信息還是很敏感的,會影響到股價的波動。那么對企業來說,會直接影響到現在的一個
問題,它就會更關注。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還是有一個宣傳引導。因為它(ESG)畢竟是一個外來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企業有了解。特別是ESG對于企業長期的作用,企業不是所有的都了解。ESG在國際上已經做了很多年了,實際上已經有很多領先的企業,因為做ESG做的好,獲得了更好的績效。這些都可以通過新聞媒體的宣傳,讓中國的企業了解更多ESG的情況。
第三就是關于ESG的評估問題。因為沒有評估就沒有激勵,現在ESG的評估標準都非常不一致,這也導致企業對于ESG的推行有一些困惑。所以ESG(應該有)統一標準,或者是有更適合中國國情的ESG評估標準。
綠色信貸我們看發展的特別快,現在的綠色資金已經達到13萬億,其中95%都是來自于綠色信貸。原因就來自于央行的嚴格考核,對綠色信貸的統一的指標考核。從綠色信貸和ESG投資這兩邊總量的資金來看,肯定ESG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我覺得政府在統一中國的ESG標準之后來進行核查考核,可能對于推動ESG在目前還是比較重要的。
但是隨著企業 ESG市場投資以及ESG對于企業風險管控的優勢,逐漸讓企業了解之后,我覺得其實沒有政府的推動,企業都會特別積極地去推進。
以“雙碳”作為ESG標準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