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企業碳配額分配要兼顧“效率”與“公平”

2014-3-7 14:01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近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有關部門專門組織專家前往歐盟考察學習。參加考察的廣東省社科院趙細康研究員說,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建設專業性強,涉及面廣,國內尚無成功先例,國外經驗也不能簡單照搬。目前,我國在碳交易體系方面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學習和借用歐盟、美國、日本等幾個市場化比較成熟的國家碳交易體系,在體現中國特色和省情的交易機制構建方面還剛剛起步。
  按照2015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標,國內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和碳減排將孕育出一個潛在的巨大碳市場
  在通過“無形之手”實現碳減排之前,一定程度的“練兵”成為必然。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頒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
  蔣兆理表示,減排過程先要經歷基于項目的自愿減排,再到碳排放權的強制性交易,目前國內通過自愿減排進行“練兵”,為建設強制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奠定基礎。
  據了解,目前國內已有北京、天津、上海的交易機構在開展自愿減排的碳交易試點。然而,交易所經常出現自愿性的碳交易“有賣方、無買方”情況,而強制減排由于牽涉到國家和地區層面的碳排放總量測算,配額分配方案確定等一系列相關機制的設計,遲遲未開展。
  業內人士認為,建立碳交易所只是市場建成的第一步,而作為強制減排的碳排放交易,只有無償配額與一定額度的有償配額共同入市,才能真正撬動“碳市”。
  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在國際上已有較為廣泛的實踐,2003年,美國成立了全球第一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芝加哥氣候交易所,2005年,歐盟也推出了碳排放權交易體系。作為碳交易的“先行者”之一,歐盟目前已擁有了較為成熟的碳交易機制,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EU ETS),覆蓋30多個國家,電力水泥鋼鐵造紙等高耗能行業的超過1萬家企業,占歐盟排放總量40%-50%。2011年實現1309億美元的交易值,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家也相繼啟動了碳交易市場,這些成功的案例,為中國這一“后來者”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鑒的實踐藍本。
  在EU-ETS的實施中,“總量與控制”是核心觀念,為碳交易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排放總量上限,并在這個上限內由管理機構按照一定標準將排放配額分配給各管理對象,然后通過市場“無形之手”,實現碳排放權的交易。
    業內人士認為,歐盟EU-ETS為廣東提供的范本“,在交易范圍界定、分配機制等方面都可以從EU ETS中借鑒。此外,廣東省作為試點地區,EU-ETS的碳排放分階段管理的辦法也具有借鑒意義,可以為管理對象提供熟悉碳排放總量控制、配額分配、碳抵消等機制的運作過程和糾錯機會。
  趙黛青說,“企業的減排指標,必須建立在行業排放現狀、技術進步前景的基礎上,考慮行業內多數企業的承受能力。既要考慮企業的歷史排放情況,兼顧公平,又要考慮政策對于先進者的正向激勵,配額分配還需注重效率,使能效水平高的企業在碳交易制度中能獲利,要有利于制度設計,更要關注廣東實際,有利于培養企業的碳成本意識,使其盡早調整商業戰略和經營模式,提前做好準備。
  對于碳排放交易的價格,廣州交易所集團總裁李正希告訴記者:“這將由市場情況決定,或者先由政府制定指導價格,同時結合市場供需情況而決定。”
  一位知曉多地碳排放試點實施方案的業內人士稱,“各地都考慮了自身的產業結構,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方案。”
  有專家反映,實施操作過程中可預計的主要困難,包括央企減排的管轄問題;未來在全國推廣碳排放權交易的前景和各個交易所定位;以及碳排放權交易定價,此外考驗的還有碳排放配額管理實施中,地方政府作為監管者對行業、企業的約束力到底幾何等。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