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江蘇徐州“兩只手”發力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老工業城市的綠色轉型之路

2021-7-26 10:47 來源: 徐州日報

碳達峰、碳中和已然成為當下“熱詞”。我國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江蘇省是經濟強省也是碳排放大省,二氧化碳排放量現居全國第三位,江蘇已明確提出“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這一目標。

碳達峰、碳中和關系到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江蘇徐州是典型的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在碳減排中面臨著雙重壓力。作為老工業城市,徐州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是以煤炭為主的化石能源消費。作為華東地區重要的煤炭產地、電力基地,徐州火電裝機容量(指火力發電的總功率)約為1100萬千瓦左右,在全省排名第二。水泥鋼鐵等重工業的碳排放量也比較高。同時,又處于交通快速發展階段,汽車保有量年年攀新高。綜上,徐州是江蘇碳達峰難度比較大的城市之一。如何減少煤炭為主的化石能源使用,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控制,率先實現碳達峰目標,徐州面臨著重大挑戰。

頂層設計 產業促轉型成果顯著

如何才能一邊保證GDP增長,一邊減少碳排放?重點在于產業轉型,徐州也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且成效顯著。

在國家“碳中和”的戰略愿景之下,面對這雙重壓力,城市經濟發展要脫碳,需要依靠“兩只手”發揮作用,第一只手是政府,出臺政策法規進行約束、激勵和監管,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另一只手就是市場,主要依靠碳市場交易和綠色金融投入來實現企業融資,通過市場機制快速發展低碳經濟和綠色產業。

2019年9月,徐州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推進四大戰略性新興主導產業發展的工作意見》,全力推動裝備與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這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擴規模、上臺階、提質態,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到2021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5%以上,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官方統計數據表明,“十三五”期間,特別是2018年攻堅戰開展以來,徐州市完成了五大行業轉型升級和布局優化,鋼鐵、水泥、焦化、熱電企業由115家減少到36家,化工行業由222家壓減到71家,重點企業煙塵、二氧化硫和NOx的月均排放量同比降低40.1%、31.5%和26.4%。全市整治“散亂污”企業14709家,關停取締8948家。煤炭消費總量較2016年削減了1798萬噸,超額完成省定1256萬噸的減煤目標任務。淘汰國三以下排放標準老舊車輛5.74萬輛。

“除了當前的產業轉型以外,實施能源生產端的新能源替代和能源消費端的電氣化,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徑。目前我國化石能源占比約為84%,新能源占比16%,發展目標是2030年實現新能源占比不低于26%,實際上新能源發展速度可能會更快?!敝袊V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院長桑樹勛教授介紹說,在國家相關文件中,對煤炭能源的表述已經從原來的能源安全“壓艙石”變成了“兜底保障”,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曾高于80%,2020年已降至57%以下。從世界和我國能源長期發展來看,“去煤化”是大勢所趨。

桑樹勛同時認為,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各地區、各部門之間互相影響。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是硬任務,但也要防止人為把“達高峰”變成“攀高峰”,造成高碳排放的項目集中上馬,加大如期實現碳中和的難度,所以一定要把碳達峰和碳中和一體化考慮,碳達峰是實現碳中和的必需過程,需要根據各地情況科學設置峰值。

實現碳達峰,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階段和現代化水平的關鍵標志之一。一般來說,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與GDP的增長是成正比的,如果碳排放強度(即單位GDP產生的溫室氣體)不變,那么,GDP越高,碳排放總量就會越大。近年來我國碳排放強度已經逐漸下降,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也呈現放緩趨勢。2019年江蘇省政府發布的《2017-2018年江蘇省低碳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2018年,江蘇全省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了5.3%、6%。

技術革新 變廢為寶助節能減排

2月3日,位于徐州的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通過線上直播方式向全球正式宣布,旗下擔綱顆粒硅(FBR)研發與制造主體——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年有效產能由此前的6000噸提升至10000噸,正式邁入萬噸級產能規模,為中國光伏原材料領域增添又一科技創新矩陣。

當日上午10時,江蘇中能顆粒硅新產能的第一批顆粒硅產品正式下線。此次顆粒硅產能的順利提升,表明保利協鑫通過近十年的技術研發和工藝提升,已完全掌握顆粒硅的各項成熟工藝和量產技術。通過萬噸級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管理,保利協鑫已在項目的規劃建設、核心裝備的人工智能化運營、產品安全生產的數字化管控、產品質量的體系化驗證等各方面具備領先的技術優勢和規?;目蓮椭颇芰?。

據了解,保利協鑫顆粒硅產品指標達到電子級標準,滿足光伏級N型高效要求,比棒狀硅生產成本低30%左右;制造全過程完全植入“碳循環”體系,發力碳中和,實現碳減排。目前,全球主要下游廠商均已全面通過顆粒硅拉晶測試,顆粒硅能更好地滿足客戶單晶工藝提升和綠色智造要求。

而在徐礦發電公司,記者在一角的煤泥泵房內看到停放著的一輛黃色污泥運輸車,細膩濃稠的灰色液體順著管道流入料斗中,工人們正在加水攪拌。這種散發著臭味的液體,就是來自徐州市下水道和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這樣的污泥,徐礦發電公司平均每天要“吃”掉200—300噸,經過烘干后與煤炭一起焚燒發電。

污泥如何用來發電?徐礦發電公司經營管理部副部長吳昊介紹說,為了助力徐州“無廢城市”試點建設,他們2019年6月啟動污泥摻燒工程。這項技術不僅僅是“點泥成金”、變廢為寶,更重要的是實現了能源替代,從而緩解二氧化碳排放壓力。統計表明,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約有45%是電力及燃氣供應產生的。徐礦發電平均每年使用煤炭100多萬噸,產生二氧化碳近200萬噸。2019年下半年實施污泥摻燒后,有效地減少了煤炭使用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相應減少?!袄碚撋厦拷档?噸炭的消耗,可以減少2.5噸二氧化碳排放。”該公司相關技術人員說,公司2020年開始大規模在燃料中摻入污泥、固廢,二氧化碳排放量統計尚未出爐,但應該有明顯減少。

人人避之不及的污泥,到這里成了“寶貝”,燃燒產生的灰渣還可作為水泥、磚石、筑路用材,真正實現了資源節約、循環利用。黑乎乎、臭烘烘的“黑污泥”從此披上了“環保綠”。徐礦發電公司在去年年底榮膺“煤炭工業節能減排先進企業”,2019年節約標煤消耗3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49萬噸。今年又將有兩項發明投入使用,預計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再減5萬多噸。

統籌布局 走低碳能源發展之路

“企業必須通過創新和技術進步來主動應對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挑戰。”在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院長桑樹勛看來,不論是能源替代、產業轉型、電氣化,還是節能提效、工藝改造、碳匯和碳去除,最終都是要依賴技術創新來實現。比如燃煤電廠和水泥生產新工藝中使用CCUS技術、鋼鐵冶煉不使用焦碳工藝等。

CCUS(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是指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與封存。如何高效捕集二氧化碳,并在地下進行規?;獯婀潭ǎ恢笔菄鴥韧庵T多學術機構和學者傾力探究的重要領域。近年來,國內多家大型能源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包括中國礦業大學)都加大了對這項技術的研發投入力度。目前,全球應用CCUS技術二氧化碳年封存量約為四五千萬噸,預測2050年達到10億噸。我國的年封存量是320萬噸,“十四五”期間其商業化應用進程會大大加快。

“CCUS技術亟需解決有效性、安全性和經濟性難題。”桑樹勛說,一方面,二氧化碳如何大規模有效捕集、封存,相關技術還不夠成熟、經濟,另一方面,地下封存的安全性仍需研究。此外,處理二氧化碳的費用仍然較高,成本一般為300-800元/噸。

在徐州,中國礦業大學一直重視碳減排和低碳能源研發工作,并早已進行前瞻布局。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初,成立了我國最早的CCUS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在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煤層甲烷減排與資源化利用、碳監測、碳管理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和技術優勢。已開展的江蘇省CCUS源匯匹配和徐州市大氣二氧化碳通量遙感監測等研究成果,將助力江蘇省、徐州市的碳減排工作。目前正在推進服務地方的相關研究,比如潘安湖濕地碳匯價值估算,徐州地區燃煤電廠CCUS技術方案研究等。

“其實碳減排不光是政府、企業和科研工作者的事,它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希望每個人都樹立綠色生活的意識,支持電氣化、垃圾分類、循環經濟和低碳產品,節約用水、用電、用氣,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綠色低碳出行?!鄙鋭缀粲醯?。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