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加碼布局碳金融市場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積極布局
碳金融市場,多個“首單”“首發”體現了銀行參與碳金融市場的熱情——國家開發銀行發行了全國首單、全球最大的“
碳中和”專題綠色金融債券;農業銀行和興業銀行承銷了市場首單權益出資型“碳中和”債券;
北京銀行發行銀行間市場全國首單“碳中和”小微金融債券;中信銀行發行了國內首只掛鉤“碳中和”綠色金融債的結構性存款產品。
據了解,碳金融市場是成熟
碳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合理配置資源,吸引更多投資者,從而增加企業的
減排意愿、擴大減排效應。而碳金融工具主要包括
碳排放配額、碳遠期等交易類工具以及碳債券、碳資產質抵(質)押等融資類工具等。
“全國統一碳現貨市場將帶來千億元級市場規模。巨大的市場需求,也將為碳金融服務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銀行業勢必積極加碼碳金融布局。”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至于將會在哪些業務領域最先出現新動向,汪惠青認為,“最基礎而傳統的業務層面,銀行將為碳金融提供開戶、結算、存管等服務。此外,隨著
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完善,碳金融綜合產品體系也將不斷迭代創新,成為商業銀行的競爭新賽道。”
多數受訪專家一致認為,銀行業應整體上跟進產業動向,圍繞高排放、高耗能企業的技術升級和低碳排企業的新材料、新技術等產業機會,積極拓展碳抵(質)押貸款、碳資產回購等為主的融資業務機會。另外,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加大碳金融產品創新力度,加快推出有關碳金融本外幣的理財產品;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對于綠色標的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