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企業會成為“賣炭翁”?
對于
碳交易這個龐大的
市場,又有哪些行業和企業能從中受益?
毫無疑問的是,碳交易對于清潔能源行業是大大的利好,例如光伏、風電以及新能源汽車行業。
根據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國際能源署)在2020年版能源技術展望指出,技術是避免氣候變化的重中之重,實現新能源氣候目標需要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技術開發和應用。
根據IEA的數據顯示,全球
碳排放量中,如果根據當前的技術來看,到2070年將增加近750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煤炭發電,占比為55%,其次是
鋼鐵、
水泥和其它重工業,占比為26%,而
交通運輸業的占比也比較大,達到了11%。
最讓人熟知的賣炭翁則是特斯拉,在其2020年年報中,特斯拉實現凈利潤為7.21億美元,首次實現全年盈利,但其實現盈利并不是因為其主業汽車銷售,而主要是來自向其他汽車制造商出售碳排放額度。
2020年,特斯拉通過出售碳排放額度賺取16億美元,是其7.21億美元的凈利潤的兩倍。這說明了2020年除去賣炭獲得的收入,特斯拉2020年則是虧損。
目前美國的
政策是要求汽車制造商要銷售一定的零排放的汽車。如果這些公司做不到,就必須從特斯拉這些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那里購買碳排放額度。
根據IEA的數據顯示,
電力行業是碳排放的大頭,因此光伏發電和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企業最能從碳交易中收益。
今年A股募集資金最大的新股三峽能源(600905.SH),早在2016年年底,
四川碳市場在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開市時,交易的
ccer(核證自愿
減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包括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其中包含四川星明能源向三峽新能源購買
云南彌勒石洞山風電項目CCER。三峽能源的此筆交易不僅是三峽新能源在四川碳市場首單,也是在全國碳市場首單。
三峽能源主營業務為陸上風電、光伏發電,大力開發海上風電,同時也深入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積極開展氫能、儲能、抽水蓄能等業務。
因此對于中國碳交易市場來講,在最初的納入碳交易的電力行業,光伏和水電等則是將來會收益的行業。同時,未來或許像隆基股份這樣的光伏企業以及像比亞迪,寧德時代等能夠為汽車行業做出減排貢獻的企業也會成為像特斯拉一樣的“賣炭翁”。
后記
全國碳排放市場的上線,是中國籌劃了近10年后落實國際減排責任的體現。碳排放市場的擴大和發展,不僅僅能促進企業對于氣候變化的社會和環境責任感,同時,也能夠促進企業之間的技術創新,提升企業自身的技術來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