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8個試點地區的平均履約率達到了90%以上”
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開展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
深圳等七省市開展
碳交易試點。2016年,
福建省加入,成為國內第8個碳排放市場交易試點。
“這8個試點在探索碳交易的側重點上稍微有區別,比如,上海在清算系統建設方面進行了重點探索,湖北以注冊系統為重點進行探索。”陳詩一說,通過8個試點的探索,我們在構建碳排放交易的基本框架制度上獲得了寶貴的經驗。
在陳詩一看來,8個試點
碳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關聯的產業也得到了一定的培育和發展。“近年8個試點地區的平均履約率達到了90%以上,其中,上海近年來的履約率都在100%。”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國各試點碳市場配額現貨交易累計成交4.4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成交額104.31億元。廣東、湖北、深圳累計成交量位列前三位,廣東、湖北、北京累計成交額位列前三位。
碳市場試點對當地控排企業的
減排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在今年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上海碳交易從啟動到運行,7年的時間,相比2013年,上海300多家的控排企業,整體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7%左右,
電力、
石化和
鋼鐵等碳排放大戶,排放量下降幅度分別為8.7%、12.6%和14%。